高中国学通识教材出版 道德经全文纳入
2015-04-13 14:18 作者: 来源:法制晚报 字号:T|T
今天上午,记者从“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了解到,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
至此,课题组已完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工作,高中国学教材将在各地开展成规模的教材试用工作。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但考什么、怎么考又是一个难题。
专家建议,不应以文言文字词解释等传统形式考查,应关注考生如何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
教材各年级国学内容全覆盖
据 “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介绍,高中传统文化通识系列教材作为“十一五”、“十二五”两个阶段十年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资源整合和编著。
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
课题组秘书长张健表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的均已研发完成,明确提出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教材知识相互关联,自成体系,并通过高中教材实现最终教学评价。这是“十一五”“十二五”两个阶段十年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今年5月份之前,《高等教育传统文化教材》(12册)《全国行政领导干部国学教材》(10册)两套教材也将研发完毕。
内容高中教材含《论语》《道德经》
此次即将出版的高中阶段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共有4册,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高一学习《论语》《孟子》,高二学习《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原文全本讲解,另外三册则是按主题归类讲解。如《大学·中庸》一册,分为“慎独”“齐家”“格物致知”“中和”“为政”等章节。
据课题组专家介绍,这4册书并非孤立的高中教材,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高中部分。全套教材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经专家组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的课程结构,各阶段教学内容和深度循序渐进、系统科学。事实上,小学高年级段已开始涉及《论语》《孟子》等儒学典籍,但仅以诵读和简单理解为主,到高中阶段,学生可在已有基础上更为深刻地领悟儒道经典的思想内涵,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此外,每一章节在讲解儒道核心精神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西文化比较等拓展阅读素材。
针对公众关注的一个话题,即传统文化有望成为高考的新考点,课题组表示目前在研发高中传统文化教材的同时,就已开展了另一个重点子课题研究,即传统文化教学评价与考试模式研究。
张健强调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降分后其所降分数分给了语文,而且还更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就是将分数转移给所增加的“传统文化考试内容”部分。又如今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均招收国学特长生。
此外,近期公布的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全国25个省高考要统一命题,并且增加分数后的语文考试,正在研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相关内容。
张健表示,传统文化成为高考的又一创新考点指日可待,但考什么、怎么考又是一个重大难题。由于相关子课题研究还没有结束,课题组非行政机构只承担建议义务。
张健坦言,能否在高考语文中出现一个新的形式——政论或申论形式的传统文化论述题,这一方向应该是研究和创新的改革方向之一。若2016年传统文化进入高考,最大的问题是很多高中生没有接触过传统文化课程,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和素养,国学文化是通过长期熏陶和涵养才能显现的,不是靠一朝一夕突击补课就能拥有的。
更多高考频道文章推荐
国学入高考 道德经入教材 高考改革 专家建议 相关文章导读
- 2020-11-03新高考改革后,英语题型变化,难度增加!怎么才能拿高分 ?
- 2020-11-02新高考改革后,英语题型变化,难度增加!怎么才能拿 高分?
- 2020-11-02新高考改革后,英语题型变化,难度增加!怎么才能拿高分?
- 2020-09-01新 高 考 改革后,英语怎么复习?
- 2020-08-25新高考改革后,英语怎么复习?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699989转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