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MAT逻辑的备考分析
2015-04-27 11:27 作者:施主 来源:互联网 字号:T|T
先来说说逻辑在GMAT考试里面的地位。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当然是我个人的感觉,欢迎指正):这个分数考得越好,反而最后说碰到的GMAT逻辑题就越少,不过我手头的数据不多,大概感觉是这么个趋势。这样去想呢,GMAT逻辑本身还真有点鸡肋,花大量时间,又是很难提高的一块儿。换个角度去思考,大家都知道SC容易提高,是考高分的保障,都会花很多时间在GMAT SC上,正确率差得不会太明显:假设大家都做到18道GMAT sc,一个人90%的正确率,一个人70%的正确率(扎扎实实花时间的同学肯定能达到这个数),这样也就比别人多错那么3-4题;至于GMAT RC,的确难提高,但是这个RC的寂静是灰常管用滴,只要基础差得不大,一共就14道RC,你又能错到哪儿去?但是为什么考完分数会相差这么大?欧,那看似,逻辑也不是那么鸡肋。废话了那么多。。GMAT逻辑当然不鸡肋,真要鸡肋了,GMAC早把它换成别的了。你试想一下,你考试那么紧张,前面做完了作文,数学,精力消耗很大,最后又是不敢掉以轻心的verbal;疲劳+紧张,你还能保证清晰而又敏捷的思维么?逻辑又是最考思维的,你脑袋一团迷糊,看到逻辑必然茫然,怎么办?
SC考的是基本语言的功底:词汇,固定搭配,句型,grammar,意思重心等等,而且也是出题最多的一部分,就算你把各种排除技巧掌握,总有那么一两个不搭调的选项出现,让你犹豫不决,你敢凭那些排除的技巧去绝对秒杀么?不敢,这一犹豫是花时间的,打消用SC省时间的想法,好好做。RC即使你有寂静,除去原文原题那种概率不大的可能性,你还是得老老实实过一遍文章,注意下细节,这也是花时间的。最后,发现,只能靠逻辑省时间了,怎么省?
有人说可以考寂静,逻辑寂静是双刃剑,我很同意这个看法。我个人认为,逻辑寂静,对于有实力的人,是锦上添花;对于实力不足的人,一个词“鸡肋”。为何鸡肋,我相信许多考过的同学会有这样的体会,考前看寂静,没甚想法,看到最后记答案;考试时候看到寂静,一阵儿兴奋,草草看完题,看选项,满脑子狗主人选的那个答案,又不敢确定,老老实实回过头看题目,又担心时间不够,心中一阵猛慌,最后脑袋一团浆糊,选来选去又是记住的那个答案,落荒而逃。更有甚者,因此影响心态,越做越慌。最后结论就是,的确是双刃剑,这个逻辑寂静到底,怎么用?
为什么GMAT逻辑复习难?为什么有这么多种的方法、经验、教程,无数人还是在逻辑的苦海中挣扎,久久找不到岸?为什么疯狂的做题,正确率如一如既往地走低?咱得从头说起。
逻辑本身是一个思维性的东西。GMAT逻辑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是一种严密的推理性思维。它是有固定套路,或者说,是可以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解决的。所以,想要做好逻辑题,不得不强迫自己使用这种思维去思考。但是,有句古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要强行掰过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之前有看过一个牛人的帖子,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刻:“成功来自于简单的重复。”没错,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简单的重复。
想必大家考GMAT的时间不会太充裕,有在职的、有大三的同学,要在短时间内纠正思维(并不是说一些同学原先的思维有问题,只是可能不适合这个考试),我个人的建议是,短时间持续不断的反复分析思考,首先强迫自己的大脑记住这种思维的套路,然后大量应用这种思维,以达到目的。下面详细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和经验。
1. 思维
说了这么多的思路思路思路,我自己都能听到回音了,哈哈,大家久等了。这就进入正题。
我平时做题,基本不会考虑使用各种排除手法,或者有关无关,或者取非验证,可能是我的实力还不够,我压根儿没那么多时间在实战中使用这些“技术手段”,再者,纯使用技术手法选出来的答案,我也不敢保证正确性,心里不踏实。
首先我会先看问题,看看问题的题型,看看问题中有没有关键性的词,然后就开始看题干了。
GMAT中考的是推理性的逻辑思维,推理无非就是正向思考和反向思考。在读题干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正向的思维过程,我不仅会理解题目所说的意思,同时也在紧张地进行正向的思维,把我一直提倡的“逻辑链”推理一遍,在看完题干之后,由于有很多指示词的引导(比如because,thus,therefore,however等等),大体上我的脑海中或者草稿纸上已经画出了一条简明的推理的逻辑链,用箭头表示出来。
有人会问,逻辑题会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啊,这个怎么能一概而论的用逻辑链来推导呢?举一些例子,目的措施型的题目,措施?目的;因果关系型,不管有没有倒置,总是由因?到果;现象结果性,现象?结论;观点对立型,这类题型本身就有鲜明的观点冲突,找到冲突点不就是推理的关键么?
只不过,逻辑题目,在我看来,不光在考你的思维推理能力,它贱就贱在,很多条件不是顺序出现的,有隔断,还有补充的背景知识,等等;这些因素造成了推理的困难,但是试想,他出题要么就是加一些无关条件,要么就是打乱顺序,如同拼图,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步骤,加以练习,那不就可以快速分析么,这一点在后面会详细讲。
我现在说的是,可以尝试用逻辑链来分析题目,但是并不是每道题目都会有一个鲜明的逻辑链,但是推导过程中,往往可以找到关键的考点,后面也会重点讲这点,这一部分先讲一下大体的思路。
同时,如果你在看题干的过程中,有这种感觉:题目总有点不对味儿,要么缺了点什么,要么多点什么,要不就是感觉说得有点偏激。有这种感觉,很好,他GMAC既然要出题,当然不可能给你一个完美、缜密、毫无漏洞的题干,不然还出什么题。你感觉到有漏洞,有多余或者偏激的地方,也许就是关键的考点,但是往往是,感觉有了,找不到点。说明一个问题,你的思维还没有成体系,基础 OK,需要加以分析,完善。
说到题干看完了,正向思维完了,逻辑链推导出来了,很多题目可以着手做了,但是还有一部分题目仍然无从下手。这时候就要用到我之前提到的逆向思维了,把已经推导出来的逻辑链,逆向分析。我在看Lie To Me的时候,有一句话说得好:”It’s easy to tell a lie in ascending order, but hardly do so in descending order.” 漏洞会在逆推中放大。
举个例子:
Although fullerenes--spherical molecules made entirely of carbon--were first found in the laboratory, they have since been found in nature, formed in fissures of the rare mineral shungite. Since laboratory synthesis of fullerenes requires distinctiv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is discovery should give geologists a test case for evaluating hypotheses about the state of the Earth's crust at the time these naturally occurring fullerenes were forme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seriously undermines the argument?
背景:fullerenes(我也不知道是啥)在实验室和自然中都被发现。
推导:在实验室中,F需要独特的温度和压力来形成?(此实验)可以用于衡量F在自然
中形成时的地壳状态
削弱:题干在建立两者的联系。削弱结论,则推导出结论的条件无法成立。
分析:实验室的现象不适用于自然界现象的研究。削弱实验与自然界间的联系,建立差异。
更多GMAT频道文章推荐
GMAT逻辑 GMAT SC GMAT逻辑技巧 分享 相关文章导读
- 2020-12-01学霸深谈56 | 雅思首考7.0,普通班小哥哥的屠鸭分享
- 2020-09-10以国之名,致敬抗疫英雄!今天,请将这些刷屏的瞬间与孩子一起分享!
- 2019-12-172019年11月7日雅思考试题目网友分享.
- 2019-06-06高考过来人分享考前7天安排!每天都有,真是太详细了!
- 2019-04-11GRE高分访谈第一弹!北外女神小姐姐332经验分享迅速上车!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699989转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