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家长询问:幼儿园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吗?对此,我总感莫名其妙,这些小学一年级都未必进行的内容,为什么要在幼儿园阶段就进行?对此,家长的回答是:现在学了,到上小学就不那么费力了。可是真的是如此吗?幼儿园的数学到底要学习什么呢?
其实,真正学前儿童所要学习的数学课程核心有:一一对应、分类、排序、空间计数、空间与图形、守恒。在《入学早早知道》这本书中的“数学准备能力”章节,对于上述问题有了更明确的回答:
一、数数能力
孩子虽然很早能口头数一些数,但是大部分属于“顺口溜”的性质,很多幼儿还不能把数词同所数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任何孩子的计数能力一般都要遵循: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三个过程 ,既浪漫——精确——综合。那么真正入小学前的孩子在该方面就做到哪个阶段?
1、能口头数数到100,能从中间任意一个数起接着数,能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的实物,排除物体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干扰,并说出实物的总数。
2、能从10倒数到1,能从10以内任何一个数倒数到1 。
3、能直接目测10以内实物的数量。
4、能按实物数或言语提示取出同样多的实物。
5、能按2、5、10进行按群计数。
二、一 一对应能力。
一一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对应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这种观念早于计数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一一对应非常被容易唤醒,而且也可以以日常概念的形态在生活中获得极其自然的运用,如袖子与胳膊,扣子与扣眼,脚与鞋子,筷子与碗 等等,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把需要一一对应分发物品的任务留给幼儿,并在引导幼儿进行物体配对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该项能力。
三、比较能力
蒙台梭利说:对“差异”的感知是每一项智力运动的开始,头脑发展的第一步是对“差异”的鉴别。通过观察并进行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常见的基本学习方法,而比较能力也是我们常说的找不同找相同。
四、分类能力
因为大班儿童的特点是:背景与对象的差异越大,就越容易引起他们的注 意,从感知的特征看,求异相对于求同而言比较容易。所以在比较时,一定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1、先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再比较事物的相同点 。
2、先比较事物差异大的属性,再比较差异小的属性。
3、先比较直接感知的事物,再比较头脑中语言引起的事物的表象。
五、排序能力
排序是指根据一组物体的某种特征(如长短、高低、大小、多少、重量、高度等 )的差异或按某种规则(如从长到短、一长一短、两长一短等),按序进行排列。在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将家里的书按轻重排序,将家人的衣服、鞋子按大小排序、家中聚会时将人员按高低排序,还可以做如下的按一定规律排序活动:
六、图形建构能力
孩子从来到世间的那一刻就开始感知图形了。在小班幼儿的眼中,任何图形都是可以随意拉伸、压缩,只要没有发生断裂、粘连。到了中班或大班,通过触摸、手工建造、绘画,能够区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进入小学后,会更重视图形的精准性。在私底下,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套七巧板,从而去理解图形之间的组合或分解的关系。通过手工活动,发展孩子的图形想象能力。
七、时间能力
守时、守时的孩子,往往心智的成熟程度较高,很容易建立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学习的效率高,同时他们有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对外交往能力也强。因此认识时钟是大班幼儿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通过“一分钟能干什么 “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通过穿衣服、叠被子、整理小书包、用餐、写作业等竞赛活动,让幼儿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珍惜时间。
八、钱币能力
钱币能力是指正确认识钱币及其规律,并能正确使用钱币的能力。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我们更多的是侧重幼儿钱币认知能的锻炼,它包括钱币辨认能力、钱币面值比较能力、钱币计算能力和钱币兑换能力。因此钱币教育最好能从孩子3岁就开始,这是因为儿童都喜欢数字,所以从认识钱币的数字开始,到钱币的辨认,还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合理使用钱币,但要特别注意与要将钱币教育与劳动教育混为一谈。
九、数字推理能力
数字推理是指以一个或几个已知的事实为前提,推出未知事实的思考能力。如下面的《电话号码大解密》:
十、数感能力
数感是一种隐形数学能力,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它更倾向于让孩子在生活、操作中去培养、巩固。
【福利预告】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