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是一个四年级男孩和一个一年级女孩的妈妈,虽然孩子还小,但作为一个有10多年教龄的中学老师,她对和中学生交流还是有体会的,于是她和当高中老师的先生讨论了一番,整理出下面的28个问题:
1.你最常待在学校的哪个地方打发时间(比如具体哪个礼堂、教室、停车场等),你从来不去学校的哪些地方?
2. 你觉得学校有了什么会更好?你觉得学校没有什么的话会更好?
3. 如果你当老师,你想教哪一门?最惨是教哪一门?为什么?
4. 你今天见到最酷(最难过、最有趣、最可怕)的事是什么?
5.告诉我一件你今天学到的事吧。
6. 如果把学校的今天比作一部电影的话,会是哪一部?
7. 除了走去下一堂课的教室,大家课间在走廊里还会做些什么?
8. 你觉得自己还能对谁更好些?
9. 你的第一节课是什么?你觉得最难的一门课是什么?你在哪一科目学得最多,或最少?
10. 如果学校播放音乐,大家会希望从喇叭里听到什么歌?
11.如果你会读心,最想读哪个老师/同学的想法?最不想读谁的想法?
12. 如果今天有个主题曲的话,会是哪一首?
13.哪个班有你最喜欢的同学群?哪个班有最差的同学群?
14. 你觉得在学校应该能多做一点什么?少做一点什么?
15.你在学校里听到大家最常谈的3(或5)件事是什么?
16.你觉得学校里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17.告诉我今天你在学校提的一个问题,尽管它没得到回答,其实特别是那些没得到答案的问题。
18.哪个班上有最可爱的男孩/女孩?
19.如果外星人开着飞船来到你们班,你最想他们把谁带回他们的星球?
20. 今天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21. 如果今天你可以在学校当个隐身人,你会做些什么?
22.你最期待一天中的哪一段?最害怕哪一段?
23.你想改变午餐中的什么?
24.你觉得哪个同学最有可能被逮捕,或当选总统,或成为百万富翁,或上电影,或做异想天开的事?
25.如果你每天只能上一门课,你会上哪一门?
26.告诉我一件今天你在书里读到的事。
27. 用一个表情符合描述你的今天,会是哪个符号?
28. 你觉得今天放学后,老师们在他们的办公室会谈到什么?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模式,美国和中国学校的环境也不一样,这些问题可以作为询问孩子学校情况的思路启发,并没必要照本宣科。我回想这几年和孩子Alex的沟通,以上的问题有的我融合着提问过,有的从来没涉及到,有的问得更多更细,总结起来我有几点感想:
1.营造平等、平和的双向沟通气氛,别给孩子一种步步追问,坦白从宽,干涉有理的感觉。我也会谈谈自己今天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感受,介绍一些新闻或者趣闻给Alex, 然后再顺理成章问他有关学校的事情。这样有来有往,你问我答,你答我和,谈话就比较丰富。同时得理解,孩子有的想法想要留给自己,特别是对中学以上的孩子,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愿意说,是想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对他们有信心,给他们留有空间。
2.问题分为几类:关于学校总体情况的,关于孩子学业、能力和感受的,关于孩子和朋友交往的等等,家长可以就你需要集中关注的方面去重点提问。记得Alex三年级时,一次家长会后,老师、我们父母和Alex都同意他需要在集中注意力、管理时间以及深度思考方面进行改善。会后我和他认真聊改善计划,Alex提出每天早晨提醒,每天放学回顾的方法。结果在几个月里我每天问他:今天在集中注意力(管理时间/深度思考)方面做得如何?可以举一个例子吗?然后就例子里的细节再问他具体的做法。那段时间真的听了很多他在不同科目方面的具体故事,连老师的教育方式,学校的课堂进展都了解得更清楚,他的改进也在一点一滴的例子中体现出来了。
3.不要光抱着打听和掌握动态的心理去对待孩子,真诚倾听和接纳他们和我们不同的思想,向他们学习我们未知的新鲜事物,这会让孩子热情地滔滔不绝,有时候想喊停都停不住,而且有时候还会拉你一起上网或者用其他渠道找更多的信息。Alex在学习美国内战的时侯就是这样,我表示自己对美国历史了解不多,对美国人如何学习历史更不了解,对他们的课堂很感兴趣。Alex就告诉我他们全班分为北方和南方阵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独立自选内战题材做项目,也会代入有名有姓的真实角色,进行南北双方的比拼。我关注他的每一个项目的完成,他给我介绍项目里的内容,一个人学习,两个人受益。
从一个有十年面试经验的HR经验角度出发,我认为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提问方式是这样的:
1.多问开放式的问题而非封闭式的问题。比如“今天学校里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什么?”就会比“今天在学校过得有趣吗”有更多的潜力可以继续发问,了解更多。
2.多请对方举例,比如我在上述和Alex沟通中所提到的,“今天在集中注意力(管理时间/深度思考)方面做得如何?可以举一个例子吗?”
3.使用一些小问题继续跟进,如Liz提到的: “如果你当老师,你想教哪一门?最惨是教哪一门?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是一个跟进问题,很多W开头的问题都可以用来跟进了解孩子深层的想法,和第二点的举例结合更有效。比如:“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为什么呢?能举个例子吗?”
所有的技巧都仅仅是技巧,作为家长,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初心:从爱出发,做一片营养丰富的土壤,支持稚嫩的新芽健康成长。
(原文刊载于新浪博客“密西根湖畔的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