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济南新东方学校>新闻动态>正文

孩子月消费三万的背后,是父母月收入三千的辛酸!

  

  最近

  一篇文章刷爆了家长的朋友圈

  《妈,你就不能多挣点钱吗?》

  文章写得很好,以下为文章内容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越。

  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妈妈,我也想要那双名牌鞋”,

  “爸爸,你给我买的书包没有同学的好看”,

  “爷爷奶奶,生日的礼物我要今年最流行的玩具”。

  相信类似的困扰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可能很多爸爸妈妈都发现,虽然孩子年龄还小,但越来越喜欢攀比了,会不会是有了虚荣心呀?孩子的攀比、虚荣心理是通病吗?为什么小小年纪就爱慕虚荣呢?

  其实,爱攀比是儿童时期的普遍表现,虽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现象,但也是一种通病。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自我认识能力差,还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往往还会高估自己,总觉得自己应该比别人强,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

  1

  “你给我滚远点!不嫌丢人!”前几天在中学门口,偶遇扎心的一幕。

  说这话的是个男孩子,大约十几岁的样子,脸色白净,背着个名牌包,穿着一身潮牌运动装。

  脚下一双价值3000+的AJ乔丹跑鞋格外亮眼。

  而男孩身边,站着一脸黝黑的父亲,穿着满身灰尘的工作衫,脚蹬一双破了洞的解放鞋,背着一只超大的蛇口袋,一只瘦的皮包骨头的手,正在悄悄抹掉眼角的眼泪。

  原来,男孩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今天好不容易得了空从外地赶回,就第一时间来学校看望儿子。

  可是,当儿子看到别的孩子的父亲,都开着宝马奔驰,而自己的父亲,却坐着公交,觉得父亲没用,让自己没面子,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一双动辄上千的运动鞋,几乎是父亲一月的工资。

  有一句话说: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多少孩子光鲜亮丽的背后,是父母忍辱负重的辛酸?

  当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满头大汗地从事体力劳动时,孩子却在吃大餐,一顿饭就消费掉他们一天的薪水。

  当孩子穿着一身说得出名字的品牌,脚上一双鞋要好几千的时候,父母们却还穿着20块钱的解放鞋。

  当孩子用iPhone、iPad、Mac把自己全副武装的时候,父母却连给老伴打个电话,还要心疼几毛钱的电话费……

  而更可悲的是:不少孩子一边嫌弃父母穷,一边却肆无忌惮地把父母当作“摇钱树”。

  物质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不知进取、不懂感恩的贫穷思维。

  2

  “我要是回家看不见iPhone7,你给我当儿子听见没?”

  一个快递员的儿子,因为父亲买不起新手机,对他破口大骂,甚至让他跪在地上向自己认错。

  “你瞅瞅你那个蠢样,要多窝囊有多窝囊!"

  "买不起阿迪耐克,从垃圾市场给我买鞋,还有脸问我为什么不穿。”

  “你给我记着,没有新手机,我就没你这个爹”。

  最后,父亲竟然跪在地上,颤抖地说:“我错了,儿子”父母养育了十几年,换来的是这样的“吸血鬼”。

  身边这样的人,挺多的。前不久,我的一个同事和他父母闹翻了。原因是他想买房,而父母因为手头紧,一时拿不出钱来。

  我知道他父母的情况:外省的,都在老家务农,几年前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在家里盖了个新房子,想给他娶媳妇用,没想到他到城里来工作。但城里房价这么高,确实手里真没有钱了。

  我劝慰他:“父母也不容易!你再努力多挣点呗!”他却一脸愤恨:“我怎么就生在这种人家!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不给我买房,就不配做我父母。”这种社会巨婴,到底有多普遍?豆瓣上曾有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讨论组:父母皆祸害。这个组里的成员,自以为深受父母的伤害,他们把父母的不完美无限放大,将人生的不如意全部归结为父母的不完美。

  细看他们所吐槽的内容,无非是今天要父母买车,明天要父母买房,后天要父母安排工作,而一旦父母做不到,就被各种diss。

  父母把你当掌中宝,你却把父母当印钞机!更有甚者,当父母无法满足他们不断膨胀的欲望时,不惜以死相逼,甚至害死父母。

  去年5月,陕西渭南的大学毕业生杨某,为了骗取保险赔偿,竟然残忍毒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那一天,他主动提出请自己的父母在家吃饭,把买来的亚硝酸盐掺在了牛肉里,夹给父母吃。但父母太爱杨某了,硬是没舍得吃上一口。

  他非但不感到惭愧,反而直接在父母喝的水里下毒。当看着父母中毒后临死前苦苦挣扎的样子,他没有丝毫悔恨,而是冷静地打开煤气,妄图制造父母煤气中毒意外死亡的假象。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写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世上最可悲的,莫过于在父母等着孩子感恩的时候,孩子却在等着父母道歉。这种现实版的“农夫与蛇”,让多少子女啪啪打脸?又让多少父母倍感寒心?

  

  (12岁杀母小男孩的作文)

  3

  网上有个段子说:

  “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那些有车有房有娃的。”

  父母们哪怕被这个残酷而又现实的世界压弯了腰,还在尽最大可能,让孩子过上美好的生活。

  我家小区的保安,女儿十几岁,正在上六年级。每次丢垃圾,总能看到保安不顾别人鄙夷的眼光,在垃圾堆里翻翻拣拣。我知道,他是要把纸板和塑料罐等“淘”出来,卖给收废品的。“一毛、两毛……攒多了也是钱嘛!”

  即便生活困窘,保安却给女儿报了钢琴课,每上一节课要300块。女儿说要买苏菲亚公主书包,他眼睛也不眨,也立刻就去买。

  前几天,我听说他女儿又吵着要买一个iphonexs,保安硬是咬咬牙,又给买了来。而他自己,连门口吃碗10几块的面条都觉得贵。

  我劝他:“孩子吃饱穿暖就行,可别宠坏了!”他却憨厚地笑笑:“我也没给娃过上好日子,自己穷,总希望孩子别跟着我受苦。”

  不少家庭不太富裕的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被比下去,觉得自己对他们有所亏欠,想尽力弥补孩子,甚至把这一切当成了自己的义务。

  我的邻居老王,儿子大学毕业后,因为没啥本领,没有找到好工作,在老王的斡旋下,总算回老家进了一个企业工作。

  我们都觉得老王很有能耐,老王却总是觉得对不起孩子:“都怪我没啥出息!要不然,我家娃娃肯定能留在城里……”

  在他眼里,仿佛儿子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都怪自己没本事。从小到大,他都对儿子千依百顺,不让儿子干一丁点粗活。而他的儿子,也因此变得好吃懒做、目中无人。但不管儿子如何胡闹,在老王眼里,他都是个宝。

  这样溺爱孩子的父母,真不知道是孩子的幸运,还是悲哀?

  4

  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

  有个年轻人回答:

  “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生他干嘛?有钱养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后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开心?”

  这样的答案,让人倍感痛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尼特族、啃老族。他们永远以自我为中心,只知一味向父母、向社会索取,非但不以之为耻,还把这一切当作理所当然。

  新闻报道,上海有一个48岁的海归,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硕士就读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完全称得上父母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但他却在毕业回国后,天天宅家,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母亲丁阿婆一点可怜的养老金生活。

  丁阿婆80多岁了,每月仅有的3500块退休金,还得腾出2000元去治疗尿毒症。可儿子依然不肯出去工作,并把种种不顺归咎到母亲身上,说是母亲的溺爱,毁了他的前途。谈及今天的局面,丁阿婆几次落泪:

  “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

  英国教育界有句名言:

  “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件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是对他有害的。”每一个社会巨婴背后,都有一对溺爱孩子的父母。与其将来追悔莫及,不如现在就悬崖勒马。

  5

  首先,在12岁之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事实上,孩子在无形中会受到父母评价标准的影响,那父母就该特别注意日常对人事物的评价。一谈到名牌、奢侈品你就两眼放光,一看到高管、富商就一副谄媚的表情,孩子也会慢慢跟你学习。

  所以,你该多在孩子面前展示知识、才华,更注重内在精神状态和自身气质的体现,多带他参加活动,体验各种非物质的乐趣。

  

  如果孩子问:“为什么别人有的东西,我却没有?”

  你可以这样回答:“每个人是不同的,家庭条件也不同,他有的你没有,你有的他也没有。”同时,孩子的困惑也要给予理解,不强迫他很快接受。

  除了自己不攀比,也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比,尤其是用别人的长处攻击孩子的短处:“看看人家谁谁!”真是自作孽有木有。

  其次,避免“你必须满足我”的心理惯性。

  有个中学生在贴吧里说:“爸妈要是不给我买苹果手机,搞烦了,我就跳楼!让他们伤心一辈子,后悔一辈子!”

  

  看着这句话,我不寒而栗,想了半天:原来,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爱,他就是你的软肋、你的命门,最有效的挟持就是——将你最宝贵的东西毁给你看!

  原来,跳楼是报复父母的一种方式,一种让他们伤痛得最彻骨、最持久的方式。死者忍一时之痛,生者此恨绵绵无绝期。因为我的要求一惯都得到满足,所以,这一次你也必须满足我的要求。

  这就是心理惯性!惯性大到一定程度时,就拐不过弯来了。顺境中待久了,就适应不了逆境的反差。

  最后,父母切忌“哭穷”。 

  我们辛辛苦苦挣钱,就是为了供你读书,你要是不用功,对得起我们吗?

  你知不知爸爸上班多辛苦,就是为了挣钱给你读书,你还这么不懂事!

  家里没钱,只靠你好好读书,以后挣大钱!

  类似的话,可能很多家长都说过,但是你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有多严重吗?相信追了看过“人民的名义”的人,都会对国家某部委项目处长赵德汉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而面对满满一冰箱的人民币,他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虽然赵德汉已经当了处长,封官加爵,坐享荣华富贵,但仍然是“穷怕了”,从表面上看,是小时候家境贫寒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但其根本原因是:儿童时代没有受到家长良好的教育与指引。

  从小被灌输贫穷观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特别在乎钱,哪怕长大后有钱,也会很抠门,以致出来社会后交际受阻。因为小时候长期处于贫穷和窘迫,长大了很难有安全感。唯一能让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往上涨。

  他们常拥有这样的逻辑:

  一、贵的东西不要买,没钱买不起。

  二、买廉价的商品就代表节省。

  “贫穷”的思维就像一种遗产,如没有摒弃,无论我们的孩子愿不愿意继承,它都会被记在孩子人生的户头上。切不可给孩子穷的压力,不要让穷酸成为孩子一辈子的魔咒。


2019-03-15 13:55

来源:济南新东方学校

作者:新东方小新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 1063693 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