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过了一半多
开学在即
孩子可能出现了如下症状
情绪低落、心慌意乱
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
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脑藕断丝连
和电视依依不舍,和手机形影不离
到了学校
老师可能会发现孩子们
上课老是走神不认真听讲
作业也不好好完成
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们都该注意了
他们可能患上了“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是
学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开学“收心”教育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
家长、学生的
开学收心指南,
不要以为离开学还早,
马上就到了哦!
家长:做收心教育的先行者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假期里,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最了解孩子的习惯。
为此,“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临近开学和开学之初,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1、为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
开学前,要按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家长不喝大酒,不打麻将,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时午睡,早睡早起,调解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2、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明星的成长历程及在赛事中的表现、某电视剧观后感想,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开学了学校有很多可以玩耍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让他们对学校有所憧憬。
此外,早晨起来跟孩子打打球、踢踢毽、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作为家长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物、励志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
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学生:学业上别欠账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顺利通过开学过渡期最为关键,只有及时收心并排解开学前的焦虑,才能思想上不掉队、行动上不落伍、学业上不欠账,才能跟上新学期的新进程。
因此,学生只有做收心主动践行者,才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此,我们要提醒学生从三个方面主动收心。
1、调节生物钟
假期里,很多同学因为观看电视剧、玩网络游戏而熬夜,晚睡晚起,生物钟错乱,开学前必须调整,要按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起居,开学前三天,不要因为作业欠账而开夜车,影响生活规律的形成。
早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
2、备齐学习用具
开学前,要购置工具书、教辅资料等必要的学习用具,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帮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准备学习和生活用品,高年级学生要自己将衣服、鞋帽等洗刷干净,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
3、转移注意力
多数学生假期以休息、娱乐为主,以学习为辅,老师和家长都没有过多干预,开学前,学生对电视节目和游戏往往意犹未尽,此时,学生要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作业需要完善,哪些知识还模糊,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作业完成后,可以复习旧知识,预习新学期知识,读一些有用的书籍,以此进行开学前的热身。
开学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课堂上,为防止精神开小差,要耳、眼、手、脑、口并用,要认真地听、细心地看、积极地想、仔细地写、按要求去读,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温故而知新
学生首先要安排时间“温故知新”。
如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唤醒大脑里储存的记忆;提前制订一份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前预习新学期知识,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通过预习,可以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从而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听课,尤其是自学弄不懂的知识,更要注意老师的分析与推理,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对课文中关键知识点、知识结构可圈可点,可做些笔记。
这不但能够加深学习的印象,而且能为以后的学习积累资料,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预习的时间和科目可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基础薄弱的学科应坚持课前预习,这样在听课时就可做到有的放矢,争取学习主动。
总之,孩子的“开学综合征”是正常现象,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这种现象既不可无视,又不可小视,只要孩子努力地调整,再配合家长机智地引导、老师科学地施教,学生就可以尽快地“收心”,定会以更饱满的热情开始新的征程。
(本文来源于好教师,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领取高一高二开学测试卷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