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后台回复“资料”*
免费获取高考资料大全
前几日,“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被抓”上了微博热搜。2016年2月,22岁的北大学生吴谢宇杀害母亲后潜逃,之后就好像消失了一般!
据接近警方的内部人士透露,吴谢宇于4月21日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时被抓。身上带了30多张身份证,通过网络购买,三年来一直在国内活动。
“大神”,这是不少同学之前对吴谢宇共同的评价。中考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福州一中;高考前夕被北大提前录取,“成绩全校前几名”;进入北大后,吴谢宇不仅在校内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就连前往校外培训机构学习GRE,也拿下了奖学金,“他的GRE成绩,排名全球前5%”……吴谢宇的学生时代,笼罩着太多荣誉与光环。
就在所有人理所当然地将吴谢宇视为学生楷模的时候,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他却毫无征兆地完成了从“神”到“魔”的转变。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呢?我们能反思什么?
事件回顾
2016年2月14日,福州警方接到报案,撬开了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教职工宿舍的一间房间。一具被裹了十几层塑料薄膜的女尸呈现在警方面前,而在这个房间的四周被装满了摄像头,以及一红外线报警器。尸体发现的现场就如电影里拍摄的墓穴和密室一般。
死者名叫谢天琴,是该校的历史老师。在其学生和同校老师的印象中,谢老师的评价是“正直”、“刚正不阿”、“为人很好”,几乎没有仇人。谢天琴的丈夫吴志坚于2010年因肝癌不幸病逝,所以只剩下她和唯一的儿子两人相依为命。
然而,谁都没想到,杀死她的凶手就是他的儿子、北大高材生:吴谢宇。
警方从现场指纹、DNA、网购交易记录等一系列证据指向嫌犯就是吴谢宇无疑。在尸体的发现现场,警方找到了多把切割尸体(肉块)专用的锥子与刀具、甚至是医学隔离服。初步尸检表明,吴谢宇在对母亲行凶后,曾经试图分尸未果。(穿着隔离服的他曾想砍下头颅,但失败了,或许是因为怕动静太大让邻舍听见;或许是其他原因)于是,吴谢宇将其母亲用塑料薄膜包裹了起来,每层里面塞满了活性碳粉与杀虫剂,足足包了十几层。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尸体发臭的味道外散。
此外,吴谢宇通过网购买了数台电子视频监控以及红外线报警器。全部布置对着藏尸的房间里,只要有人进入,红外线报警器就会在他的手机上触发报警,并且他随时能在手机上看到房间里实时的监控画面。是的,那天警方进入了案发现场,吴谢宇在手机中全程看在眼里。就和电影里一模一样。
警方从尸检的结果来推断,谢天琴的死亡时间为2015年7月23日左右。也就是说,从死亡到被警方发现,谢天琴的尸体在她的宿舍里躺了足足半年多。
而且更令人可怕的是,提供给警方谢天琴失踪线索的,是凶手兼儿子吴谢宇本人!如果不是他的一条短信,至今也没人会怀疑谢天琴的生死!
案发后向亲戚借款百余万,伪造辞职信替母辞职
作案后,谢天琴的亲戚们陆续收到吴谢宇发来的短信,称其要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交换生,母亲一同前往陪读。警方消息称,这期间吴谢宇成功通过手机短信、QQ等方式,向多位亲戚朋友借款144万元。当月底,还有邻居称见到吴谢宇,吴谢宇称说要去美国读书,“回来办点事,妈妈在北京。”
一个月后,吴谢宇伪造辞职信,向母亲所在单位提出辞职。2015年10月,谢天琴所在年级的年级主任收到一封从上海寄出的辞职表格。辞职后被批准,所有人都相信谢天琴陪儿子去了美国。同月,吴谢宇身份证登记信息出现在福州某酒店。
2015年12月底,吴谢宇最后一次现身北大,有北大经济学院学生称曾见到他回宿舍,向同学咨询补考事宜。
2016年2月5日前后,吴谢宇舅舅接到吴谢宇发来的短信,说他和母亲要从美国波士顿回来,将于2月6日到达福建莆田高铁站。次日,谢天琴家人接站未果,拨打手机发短信均无回应后,怀疑出事遂报案。
悬赏抓捕期间,河南商丘警方曾于2016年5月19日协助发布悬赏通告,称北大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可能潜逃至河南,凡提供相关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吴谢宇的,可获奖金5万元。
此后,网络上再无有关吴谢宇的任何消息。
直到2019年4月21日晚,吴谢宇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出现,被机场公安民警抓获,目前案件已经移交给福州市公安局晋安分局。
爱的匮乏,是他成长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据知情者透漏,吴谢宇此前爱上了一名性工作者,两人还成为了男女朋友,他曾拿出十几万彩礼跟该女子提亲。据该女子称,她当时没有拒绝,但此后两人经常吵架,后来吴谢宇失踪就断了联系。
与吴谢宇堪称完美的学业生涯相比,他的这段“惊世骇俗”的恋情,与其说是追求自由,不如说是放飞自我。一个曾经在家庭变故中依然拒绝援助的心高气傲的母亲,怎能忍受儿子如此荒诞不经的行为?吴谢宇的行为无疑是一种冒犯和背叛,悲剧也许就此埋下了种子。
从智商上来说,一直以来学业的顺风顺水、成绩突出,吴谢宇是优秀的;但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他幼稚得几乎难以想象。虽然他能够在同学之间游刃有余,但他似乎却完全不懂得如何处理亲密关系——既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母亲,也不懂得如何选择爱人,更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
爱的匮乏,是他成长之路上的最大障碍,而这或许首先源于他获得的爱太过狭隘而自私。
这些东西比成绩重要万倍
对于此案,震惊也许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感受,学习哥晚上看到这个消息时,心中充满的恐惧,可这样的事真心不少!前不久的孪生姐妹合伙杀死亲生父母事件,还有几年前的少女不堪忍受父母吵架杀双亲碎尸、儿子锤杀父母事件等等,都是摆在眼前活生生的事实!
可许多家长要说了,这些事件毕竟是有原因的,不是嫌疑人自身还未成年、心智不成熟,便是父母不和睦,经常打骂孩子,给孩子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但吴谢宇一直以来都是优等生,考试状元、拿奖学金、GRE高分通过等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会活活将自己亲生母亲杀死。何况,他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初中历史老师),他接受的教育应该是更理性、更多元的教育,他不是应该按照许多家长想象的那样,一路高歌猛进,硕士、博士,进入顶级公司,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吗?怎会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呢?
这便是众多父母的思维惯性,总以为进入名校,考上研究生、博士,便成为处处优于别人的强者。但是不管多么“优秀”的人,如果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品行、品德方面的教育,哪怕是就读于某华、某北等一流学府,照样会出现偷窃、自私、霸道等不良品性,甚至出现杀母这等灭绝人性的事情。
我们应该明白,也许有时候学霸也只是成绩好了那么一点,现有的考试机制更适合他一点,或者高考时运气好了那么一点,还远远没达到处处”优秀“的地步,甚至由于更加专注于成绩,从而忽略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比如仁爱孝悌、诚信知报,以及古人都坚守的“温、良、恭、俭、让”。
所以,别再拿好成绩、名校、高学历作为衡量孩子优秀的唯一标准了!告诉他们,努力便好,严格要求但不必苛求,放松自己的内心,有什么不愉快大声说出来,与爸妈一起解决。毕竟,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感悟、去留恋、去牵挂。
单有分数,没有健全的人格,人将残缺不全。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
白岩松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 作家刘震云在他的书中写道: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就便是输家。
赢未必可喜,输未必可悲,胜负并不重要,跌倒了能站起来才是最美的姿态。真正重要的,是培养那些能够使你终身受益的品质和素质,完全不必为了考试和分数、为追求第一而过分透支自己的体力、精力、兴趣爱好。
教育最需要的不是现代化,而是正常化
每年高考结束的时候,有两个群体最高兴。一个是高三的考生终于解放了,考了6年甚至是12年,就是为了这一天的“解放”。另外一个群体就是收废品的,工作量剧增,收入也剧增,每个考生家的资料、试卷都要装满一辆三轮车。
很多学校毕业的“仪式”就是“雪花”飞舞,把所有的课本、考卷全部撕了,从楼上往下扔,作为一种宣泄。大量复习资料,扔掉、烧掉、卖掉,再也不用了。这个事实本身就发人深省。
高考前撕书,正常放松or病态发泄?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但回过头来想,我们的教育究竟为大家留下了什么?这个问题、这种反思永远不会过时。
那些被称为“高考加工厂”的学校心里有数,他们的强化训练、军事化管理严厉到了什么程度?这样的学生固然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成才?
有一个学生叫钟道然,一所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毕业的,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2015年在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书叫《我不原谅》,声讨从小学、初中到大学的教育,讲得也很尖锐。他说中学是青春的绞肉机,把每个学生心中最美好的部分焚烧成灰烬,留下一片废墟和无穷的叹息。
他写道:
我这20年干嘛了,然后骤然发现,我竟把大部分光阴丢给了中国教育。那就好比是发觉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随手扔进了垃圾箱一样,哀吾不幸怒吾不争的悲凉之感、幽怨之情久久萦绕在小生心怀,让人想死的心都有。
他说在中学时候至少还有一个希望,觉得大学是一个目标,是一个灯塔。进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大学精神已经死亡,不过是一个大号的中学,考试、背书、点名、奋力考试。
学校和老师,除了分数,能关心的还有更多
有老师说,现在的学校,对学生和老师的考核,都是以“教育GDP”为本。什么是“教育GDP”?就是考试分数、升学率、学校排名....它们已成为学校工作实际的指挥棒。
有人会说,这是为学生好,学生和家长要的就是这个。这种以分数为本,以升学率为本,以数字为本,是以不惜以摧残学生、牺牲学生的健康和青春为代价的。
刚才讲的例子,当学生长大之后回过头来,当他们认识到社会的博大、人生的丰富多彩的时候,他就会反思,就会痛恨,就像钟道然说的:一个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被耗费了,一片废墟,而青春是无法弥补、无法挽回的。
那些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如果说是以学生为本的话,也只是以少数学生为本,以少数高分学生、少数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为本。这就是我们在很多重点学校看到的普遍现象——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快班、慢班,分为龙班、虎班、火箭班,关注的只是少数学生,靠这个吸引大量的择校生,而大多数学生只能随波逐流。
除了超级学校,还有超大班额。不少县城的中小学,最大班额可以达到120人、130人,越是重点学校班额越大,很多家长砸锅卖铁,非要进这些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学校,你说它是优质教育谁会相信?没有一个老师有能力照顾班上100个学生,不可能的事!
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老师也是人,谁也不是神,教师工作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也只是一项工作。
希望我们的学校,在重视分数的同时,去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机制,去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少一点功利与急切,多一点包容和自由。有些高中,一个月两天假,一天十四节课和自习,成人都受不了。
希望我们的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孩子明白:分数,不是人生的全部。健康的身心、善良的品性、正直的人格、乐观的精神、积极的态度等等,都是宝贵的财富。
不要让分数“绞杀”生命和希望
作家郑渊洁曾经为孩子们写了一首歌:“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上学去啦/希望这不是永别/我要活着回家……”,此时此刻,我们不禁心如刀割。
我们教会了孩子拼命地冲刺,却没有告诉他们:失败了,该如何勇敢地面对;受伤了,该如何优雅地疗伤;跌倒了,该如何转化成继续远行的力量。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父母在教会孩子正确对待挫折的同时,还要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人生因为充满了挑战与挫折才精彩,能战胜自己的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孩子的生命,不应被分数绑架,沦为只会考试的工具。还有42天就高考了,希望我们能理性的看待分数与竞争,积极应对,提高学习效率。
每一个孩子,都独一无二。分数,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高考通团队编辑整理转载发布。
高考通团队尊重版权,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处理,感谢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