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之后,山东高考会更难
扫描上方二维码
抓住上大学的机会
距离高考还有
15天
距离2019全国高考还有不到二十天
努力了这么久
现在的你
是否已经有了些许疲惫
但如果你咬牙坚持下去
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都可能改变命运!
在最后的时间里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心态调节及积极备战策略送给你
愿青春无悔
高考,加油!
高考前我们总会感到压力和煎熬。它们不会自己从你身上迈过去,而是等着你去跨过。当压力让你喘不过气,要记住,永远给自己留一股向前的力。跑着跑着,就会看见光亮。
学会舒缓压力,轻装上阵!
认知减压法
淡化成绩,看重备考效果
模拟考试就是帮助自己找问题的考试。成绩起伏,仅仅说明在这一阶段中,你的学习效果还不足以立刻见效,现在的成绩还不能反映你的能力水平。
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不要认为高考重于一切,高于一切。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高三备考时信心是很重要的,除了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还要在复习策略上调整,可以适当地降低自己的目标难度,让自己收获复习的成就感。
运动减压法
科学安排生活,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做操、慢跑等。在这时你可以远离一切烦琐的事情,与内心单独相处。
这样不但有助于减轻压力,也能及时消除疲劳。
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如听听音乐、泡泡热水澡,学习间隙与家人、朋友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喊宣泄压抑的情绪。
暂时性地将注意力转换到学习之外的地方,让自己转换一些情绪。
深呼吸减压法
这个减压法在考试之前和考试过程中都会被老师和家长提到。
记住它的要领:
(1)缓慢而有节奏的吸气和呼气;
(2) 缓慢而有节奏的吸气,然后屏住呼吸1、2秒钟, 再缓慢而有节奏的呼气;
(3)呼气时将嘴微微张开。
积极心理暗示减压法
每周找出一段自由安静的时间,和自己来一次心灵对话,认真分析最近自己的状态,将好的不好的方面都写出来。并采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和鼓励自己:
心中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
“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我一定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时间从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
最后一个月!这是你与梦想的距离。当一切尘埃未定,还请再坚持一下。高考当然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总有一天,你会怀念那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外可说英语,内可赏古文的岁月,也一定会感谢当年咬牙坚持的自己。
好好备考,一个月的时间也能让你成为“黑马”!
做好总结,分析薄弱环节
做好考试分析,分析失分原因,细到知识点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间安排。
试卷发下来后,不要只注重成绩,成绩在它形成的时候就已经成为过去,而试卷中暴露的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它就是你今后学习的方向,就是你提分的关键点所在。
明白不同科目、不同做题方式效果各有不同
1、精做和泛做的关系
精做是要做到完美,确保做一道题就是一次高质量的思维培养过程、解题习惯养成过程。做完后进行总结,若能举一反三,更好。
做一道这样的题目耗时很多,但是效果极好,一两天能做一道便是很好。
泛做可能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刷题,一般要有时间的限制,也要有一定的心理紧张感,做完马上对答案。特点是能保证做题的数量,对于熟能生巧的目标有帮助。
2、见效快与慢的关系
有些科目适合突击,比如数学、地理等,有些学科不适合突击,比如语文、英语。备考中容易对效果产生怀疑的同学,很多都是没有注意到学科见效快慢的问题。
就说英语,猛学个一两个星期,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成绩很可能没有提高,这是正常的,因为英语见效慢,要有个过程。
3、平时做题与考场做题的关系
最理想的做法是,在平时的做题中让自己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心理上也将平时的做题当成是考试。
但是,能做到视平时如考场的同学真心不多,很多同学恰恰相反:平时做题过于放松,过于随意,到了考场上却因为紧张过度影响了思考和分析,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5月是调节生物钟的关键时期,请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作息;
(2)学习时间适度,并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休息、放松时间;
(3)力求在高考考试的时间段里学习(有助于考试的临场发挥),在这种情况下熬夜对考试状态的调整是极其不利的。
新高考改革之后,山东高考会更难
扫描上方二维码
抓住上大学的机会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高考通团队编辑整理转载发布。
高考通团队尊重版权,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处理,感谢您的理解。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