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SNS会成为你的申请雷区吗?今年六月,已被哈佛大学录取的Kyle Kashuv两年前在Google Docs和与朋友的短信中发表的种族歧视言论被曝光出来。
一时间, Kashuv 16岁时“轻率无知”的言论在Twitter上迅速传播,并被哈佛大学看到。最终,哈佛大学取消了Kashuv的录取。
(US News报道截图)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哈佛大学因不当言论将已经录取的准新生拒之门外了。早在2017年6月,就有10名准新生因在Facebook上创建私密小组谈论性及攻击少数族裔而被哈佛取消录取(案件详情)。
虽然上述案例多少都与个人的不恰当行为直接相关。但大家更关心的是,申请过程中,大学到底会不会去扒申请者的SNS账号?(注: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交媒体服务,一般指Facebook、Twitter、微博等。)
大学录取会看申请者的SNS账号吗?
根据美国大学招生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Registrars and Admissions Officers,简称AACRAO)2017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高校中只有22%“完全不看申请者的SNS账号”,另有24%的高校“有步骤、经常性地”查看申请者SNS账号。
此外,有11%的学校表示曾因申请者的社交媒体账号拒绝录取,另有7%的学校因社交媒体账号取消了已有的录取。
而从学校使用的平台来看,Facebook(97%)、Twitter(73%)和Instagram(69%)是招生官在录取过程中最常查看的SNS平台。
大学为什么要看SNS账号?
里士满大学(University of Richmond,位于弗吉尼亚的一所文理学院)的招生主任Marilyn Hesser介绍说,学校在招生时,考虑的不仅是申请者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考虑申请者将来能够成为“大学社区的一员”。
据Hesser介绍,里士满大学不会主动查看申请者的SNS账号,除非申请者自己提交账号链接作为申请亮点,或接到有关申请者不实信息的举报(通常是匿名的)。
一些申请者会在申请中提供自己的SNS账号链接作为补充内容提交,这也是招生官查看申请者账号的主要渠道。但由于每所学校申请人数巨大,招生官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点开看每一个账号链接。
如果申请者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楚的地方,招生官有时会前往SNS进行核实。
但Hesser认为,SNS对于申请决策的价值十分有限,“学校很难从SNS上获取太多信息”。
根据Kaplan2018年的调查显示,查看申请者SNS的招生官比例近三年有所下降,从2015年的40%降到了2018年的25%。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招生官很难获得申请者的账号链接,以及关于侵犯个人隐私的担忧也在增加。
SNS账号是一个隐形的雷区吗?
在Hesser看来,招生官查看申请者的SNS账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找拒绝的理由,更多的是希望找到申请者的亮点并成为他们录取申请者的理由。
尽管大部分学校并不查看申请者的SNS账号,但一些时候SNS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补充信息。有专家将SNS比作申请时的补充论文,申请者可以塑造一个鲜活的“作品集”,帮助招生官全面了解自己,而这往往比500字的命题作文生动多了。
但在社交媒体上,申请者也需要谨记三点:
1、 你不是匿名的(虽然你以为你是)
2、 发表过的言论不会消失(虽然你以为你删了)
3、 任何人都可能看到你发表的言论(虽然你以为是私密的)
申请者需要对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责,更不要因为半只脚已经踏入名校大门就在网上肆意妄为。AACRAO的调查还显示,查看申请者SNS账号的学校中,超过半数(52%)的学校会在确定录取以后查看申请者账号,有46%的学校会在学生接受offer以后查看。
最后温馨提示:如果各位同学有机会翻墙越海上Facebook、Twitter、Instagram,请注意自己的言行哦*。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