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济南新东方学校>新闻动态>中学频道>正文

8个省坚决推行新高考! 30个问题让你“秒懂”改革方案! 从容应对, 拒绝洗脑

高考改革,是近年来高中生及家长比较关注的话题。原定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试点省份,已从18个锐减至8个。这8个坚持按计划推进高考改革的省份是江苏、广东、重庆、辽宁、福建、河北、湖南、湖北

对于按原计划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来说,学生和家长也心存疑虑:改革后高中生到底该怎么学习?三年的学习内容和进度有何变化?之前未曾有过的体育、艺术等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这么重要,到底怎么评、怎么用?

而对于推迟高考改革省份的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和家长来说,却对改革何时启动、高考改革方案会有怎样的变化,不断产生新的焦虑和误读。

这些焦虑和误读之所以产生,根本上还是缺乏对具体改革方案的深入了解和理性分析。今天,学习哥就用问答的形式,对学生、家长疑虑较多的30个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

为什么要实施新一轮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其关注。

总体看来,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其权威性、公平性得到了社会认可。但在改革逐步推进的同时,高考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 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异化了考试价值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 考试模式单一忽视了学生个性和能力差异,影响了多样化人才选拔;

  • 学生素质发展信息获取与分析渠道不畅,影响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公信度;

  • 考试、招生、培养的良性互动不足,影响了考试的正面评价和对教育的导向功能等。

高考改革后具体将有哪些变化?

一是科目与分值的变化。

现行夏季高考的考试科目分为两类:语数外+理综(理化生)、语数外+文综(史地政),其中,语数外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文综或理综满分均为300分。

改革启动3年后,高考将实行“3+3”模式,前一个“3”是指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每科满分均为150分,其中外语进行2次考试;后一个“3”是指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考生可以在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等级考试,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二是命题方向和内容的变化。

改革后,高考命题将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查。

三是取消文理分科。

现行高考将普通高中生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两类,数学试题也是文科理科不同。改革后,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将依据个人学习兴趣、学科优势和高校分专业选科要求选择确定等级考科目,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变得更加多元;同时数学科目不再区分文理科,所有的考生将使用相同的数学试卷。

四是招生录取模式的变化。

现行高考的招生录取模式是由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择优录取考生。改革后,高考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五是完善综合评价招生制度。

改革后,参加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综合成绩,由“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成绩(含笔试、面试等)+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等按比例形成,高校招生见分又见人,打破高校“一把尺子选才”的局限性。

“不分文理”是这次高考改革的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不分文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

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自主选择3门等级考试科目,科目组合的选择权掌握在学生手中,打破了过去只有文科(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物理、化学、生物)两种选择的局面

与原来相比,高考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何调整?

高一年级启动高考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科目与原来没有区别,依然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规定课程,以及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仍然使用原来的高中教材。(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各地新高一年级陆续换用新教材)

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调整较大,体现在学分上,必修学分由原来116学分减少为现在的88学分,选修学分由原来不低于28学分增加至现在不低于56学分。


高考改革后,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几类?各有什么区别?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I、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打好共同基础,促进全面发展。必修模块学习顺序可根据学校教学情况适当调整。

选修Ⅰ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相应模块修习,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基本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选修Ⅱ课程由国家在必修与选修Ⅰ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和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组成,学生按照需要修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特殊需要,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2018级及以后学生,选修Ⅰ课程名称修改为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Ⅱ课程名称修改为选修课程。

高考改革后,普通高中各学期的学习进度有何调整?

以山东方案为例,三年六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实施选课走班后,高中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


高考改革后,学生选课走班,学校实施行政班、教学班并存,通过走班完成“6选3”学科的学习。即在教学班完成所选择的3个学科的学习,而语文、数学、外语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活动,可依然在行政班级组织下完成。

为了保障学习效果,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从心理上尽快接受、从行动上尽快适应选课走班教学方式;

二是主动参与教学班的学习活动,提升教学班课堂教学效益;

三是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走班前提前准备好走班所需的学习用品;

四是遵守教学班纪律,维护教学班秩序;五是遇到问题主动寻求教师帮助解决。

高考改革后,统一高考的科目及考试安排有何变化?


自高考改革启动年份算起,3年后的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

语文、数学科目考试于每年6月份按照国家统一高考时间进行。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其中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取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

考生的外语科目考试成绩由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考试成绩相加组成。条件成熟时,增加口语测试并采用机考方式进行,外语科目考试适当增加听说部分成绩的比重。

改革后的高考成绩是怎样构成的?


高考的总分仍为750分,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按满分100分计入,等级考试科目总分300分。

外语科目为什么采取听力和笔试分别考试的办法?考试时间是怎样安排的?考试成绩如何计算?


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有利于维护考生利益。

现行夏季高考时间在每年6月份,正值夏季,易发雷电等恶劣天气,影响考生的听力成绩。在新高考政策设计中,把听力拿出来单独考试,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的冬季进行,可以有效避免恶劣天气对考试的影响,同时提供2次听力考试机会,进一步保证了考试安全,维护了考生利益。

二是有利于强化学生听说能力。

听说能力是学生外语能力的重要体现,将听力考试单独进行,有利于促进高中加强听力教学,引导学生强化听力学习。各地将在条件成熟时,在听力考试的基础上增加机考口语测试,并加大听说成绩比重,进一步推动高中外语教学改革。

考生外语高考的总成绩为2次听力考试的最高原始成绩与笔试考试的原始成绩之和。其中,听力考试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笔试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为依据。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和选修1(2018级以后称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

合格考试的目的在于坚持基础性,检测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级考试的目的则是突出选择性,在强化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具体在高一或高二的什么时间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个学科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与现行学业水平考试基本相同,均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9个学科的试卷分值均为100分,60分为合格。语文学科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他8个学科均为90分钟。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的区别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与等级考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考试目的。

合格考试是标准参照考试,目的是检查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可以称为“强化基础”

等级考试是常模参照考试,目的则是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科特长,可以称为“突出个性”

二是考试科目。

合格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

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

三是考试范围。

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考试内容较少,试题难度相对较小;

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考试内容较多,试题难度也相对较大。

四是成绩呈现。

合格考试科目成绩呈现方式为“合格”和“不合格”,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等级考试科目成绩依据等级转换规则转换后计入考生总成绩。

五是成绩使用。

合格考试成绩是学生高中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高职(专科)单独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等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

六是考试时间和考试机会。

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高中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但参加考试的时间不得早于高一下学期末;

等级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6月份统一高考后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只有1次考试机会,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计分规则是怎样的?怎样保证等级赋分的公平?


以考生大省山东为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计分规则为: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

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体育与健康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高中体育与健康科目学业水平考试,采用“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方式进行。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测试为过程性评价,时间为高一、高二学年和高三上学期,具体评价时间可根据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确定。运动技能测试时间由学校自主确定,在高三上学期末完成。

运动技能测试。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规定,由学校对学生在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中自主选择一项运动技能进行测试。

体质健康测试和运动技能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可参加补考。其中,体质健康测试补考应在本学年内完成。

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全部合格,体育与健康科目方为合格。

艺术如何组织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艺术科目合格考试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时间为高一、高二学年和高三上学期,具体评价时间可根据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确定。专项测试时间由学校自主确定,在高三上学期末完成。

音乐、美术科目的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皆为合格,音乐、美术科目方为合格。

高中生要想较为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一般会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一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参加的社团活动;

二是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六个学科高中课程内容的了解,以及学科教师教学水平、师生关系;

三是自己所选学科组合成绩在年级中的排名;

四是对高校专业的了解、高校专业与高中学科的关系、高校专业就业方向、高校专业对学科选择的要求;

五是性格及职业倾向测评数据;

六是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的职业。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测评软件只能从性格、兴趣等方面为学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不能当做选择科目的全部依据。

建议学生首先要通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体验,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充分征求家长、教师意见,基本确定自己的高校专业学习方向和今后的就业方向。其次,通过各学科必修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所选学科与高校专业的关系,适当参考学科成绩,在高一学年结束时,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3个等级考学科。避免选择不够合理,造成后续再次调整,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影响学校的师资调整、校舍配备。

学生自主选择3个学科一段时间后,感觉学不好,能否换科?

从理论上讲,只要在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报名之前,学生都可以更换三科中的任何学科。但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一是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都会遇到困难,有时成绩还会暂时下滑,这属于正常现象;二是选课后,各学科就开始学习选修课程,如果一段时间后更换学科,已经进行的课程很难补课。

因此,建议学生选课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广泛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当然,若发现某一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并且连续几次成绩不是很理想,在综合考虑分析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学习这一学科,那么可以慎重做出学科调整。

新一轮高考改革如何有效避免选考物理考生人数下降问题?


一是目前的制度设计可以防止对物理学科的投机性放弃。

2018年初,教育部出台《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出台,符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考生如果想修读有物理要求的专业,就必须选考物理,无法通过回避物理的方式实现,这有助于引导高中学生正确选择选考科目。

二是理工类专业招生计划多,考生报考该类专业录取机会多。

根据《指引》规定,大多数理工类专业都把物理确定为必选科目。理工类专业是支撑我们国家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性专业,国家需求量大,招生计划多,录取机会多,就业前景好。考生选考物理科目,有助于考生在高考中选择到自己理想的专业。

三是加强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引导学生理性科学选科。

本轮改革试点,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力。高中要做好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工作,引导学生理性选考,遵从自己的内心愿望,按照兴趣、爱好、志向,合理确定选考科目,坚决放弃功利化选科行为。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价哪些内容?按照什么程序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的系统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

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 思想品德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日常操行、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 学业水平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国家课程(必修和选修)的修习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校本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 身心健康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完成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 艺术素养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基于学生对艺术课程的修习,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 社会实践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基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综合素质评价按照什么程序记录?学生和家长该怎样做好综合素质评价?

记录程序依次为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上传确认、形成档案、查询。

学生方面:

要爱党爱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

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所包含的各个学科,特别注意自己的优势学科的拓展学习;

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提高自己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形成一定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家长方面:

要引导学生学好各类课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要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协助学校更好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新一轮高考改革对高校自主招生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自主招生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2015年起,自主招生高校的学校考核安排在每年全国统一高考之后、高考成绩公布之前进行,录取安排在本科批次前。申请考生须向相关高校报名,按规定参加夏季高考,达到相应要求,并接受报考学校的考核。

试点高校结合本校办学特点、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高校要制定自主招生简章,规范并公开考核程序、招生办法和录取结果,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简便的考核招生方式。高校自主招生对高考成绩的最低要求,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试点高校根据本校自主招生简章,由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考生的入选资格、所学专业及优惠分值。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综合素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向社会公示后,可由试点高校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核准后录取。

2016年开始,各省录取启动实施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高考改革后这项改革如何实施?


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3+3+高校考核+综合评价”,第一个“3”是指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第二个“3”是指学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是指高校自主进行的笔试、面试等成绩,“综合评价”是指高校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进行评价的赋分(占考生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其中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

与目前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办法相比,高考改革后考生成绩构成中,增加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部分,凸显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本科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本科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最大的不同点,体现在招生录取时分数使用方式的不同。


自主招生的录取依据是“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优惠政策”,其中“优惠政策”是考生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后,高校同考生签订协议确定的优惠政策,一般情况下为降分录取优惠政策,特别优秀的考生经批准还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如:达到特定录取分数线即可录取等。自主招生对各部分成绩占比没有明确规定。

综合评价招生的录取依据是“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学校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其中“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学校考核成绩还可分为笔试成绩或面试成绩。

高考改革后,促进高考公平是通过哪些政策体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考改革明确提出完善促进教育公平政策体系。促进高考公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参加高考报名政策。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高校招生专项计划。

实施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和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为农村贫困地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进入重点高校学习的机会,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升入重点高校的比例。

实施高职(高专)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安排优秀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采取单列计划、单独录取方式,招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

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比例,扩大招生规模,完善招生办法,严格招生区域范围,加强考生资格审核,形成保障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及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升学的长效机制。

三是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

自2015年开始,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其他加分项目全部取消。认真执行加分项目设定程序,严格高考加分资格的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等行为,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四是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以教育部招生信息“十公开”和“30个不准”作为基本要求,确保考试招生组织实施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建立招生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考试招生中的违规行为,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加强督导和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完善多渠道监督体系。

声明 本文转载自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高考通团队编辑整理转载发布。

高考通团队尊重版权,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2018-11-13 18:09

来源:

作者: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 1063693 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