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高三心理
一.心理上的孤独感增强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而心门则一点点地关小,到最后,只有少数掌握了密码的朋友,才可能让他们敞开心扉了。这是基于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而产生的普遍现象,标志着他们正走向成熟。
进入高三之后,随着高考的接近,学生间的竞争逐渐显出残酷的一面,这使他们潜意识里有一种对别人的排斥感,表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对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问题总是拒绝回答,推脱说不知道或者说自己没时间什么的;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故意表现出散漫,而晚上一个人的时候则非常用功;有些学生总是跟人吹嘘自己昨天又玩什么了,看什么电视了等等,好像根本就没花时间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故意把同学的书本、资料等藏起来或者丢弃,给同学的学习设置障碍......粗一看,很容易把这样的事情归结为学生品质问题,但事实上,不在高三这一特殊时期,这样的现象则相对来说比较少见,也就是说,这些都是高三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
身在高三的学生,对同学间的这种保守和戒备是很敏感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就格外小心地不让别人离自己太近,这就必然使得自己的心理上孤独感增强,而集体意识则逐渐淡漠。
这种心理上的孤独感增强,又会加剧前面所述的相互保守和戒备,成为一个走不出去的怪圈,一方面他们讨厌这样的同学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被同化,于是,他们对亲密友情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的渴望,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友谊,能在毕业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而且,很多时候,这样的友情是建立在异性之间的,我常常听到男学生说与女同学交流起来比与男同学交流更融洽,而女学生则说与男同学交流比跟女同学交流容易。
那么,对于教师来说,针对这样的"高三现象",首先应该明确它的性质,不要轻易"上纲上线"。比如,班里出现了相互保守和戒备的现象,甚至故意给同学造成学习上的困难的现象,先不要忙于给这样的事情做恶性定性,而要从班级整体入手,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让班级维持原有的凝聚作用,淡化学生的孤独感,从而加强相互间的信任感。而对于男女学生之间的友情,更不要轻易定性为"早恋",即使友情真的已经向前进了一步,也要冷静引导而不要横加指责。我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件事:高三的两位异性学生,趁学校放假半天的时间,一起乘车去书店购书,因为人多,上车时,男学生对女学生有呵护性动作,不巧这一幕被班主任老师的女儿看见了,她回去告诉了妈妈。第二天,班主任老师分头找两位学生谈话,其实说得并不尖刻,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要他们以学习为重,不要被感情耽误了前途,结果男学生摔门而出,大嚷了一句:我再也不回来了。闹得很僵。这显然就是因为误解了学生间的友情而造成的对抗局面。
二.性格上普遍趋于沉静
高三的学生,不论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性格上都开始趋于沉静,这一方面是因为学习任务加重,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疯闹了,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对前途的认识更清晰后的一种变化,或者说就是思索的需要,他们需要安安静静地思考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
沉静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通常是起着积极作用的,不管学生原来学习是不是用功,到这个时候了,多少会比原先的学习更主动些,学习效果往往也更好些,尤其有一些平时基础还可以,但由于学习习惯比较浮躁而成绩总处于中游的学生,这个时候一沉静下来,可能在学习上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这样的情况发生在男生中的比例比较高,原因就是平时男生比较好玩,没有沉下心来学习,现在把学习习惯一改变,学习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有人说:男生到高考前"后劲足",其实指的就是这种心理变化带来的积极效果。
但是,也要避免这种心理带来的负面效应,一是有的学生一味偏信"后劲足"的说法,平时不愿意用功,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这种侥幸心理的风险系数是很大的。学习原本是个系统工程,尤其是理科学习更是一环扣一环,一旦积累下来的问题多了,要在短时间内打通各个关节很困难,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很多学生就是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视力急剧下降、由于经常性地休息不够而神经衰弱等等,在身体上造成了很难挽回的损失。另一种负面影响,在女生中尤其明显,那就是因为过于沉静而运动量不足,再加上家里经常给学生补充营养,结果很多女生在这一年里长胖很多,体质却在下降,到高考前,有的学生就出现一些疾病而影响考试。
三.在压力下容易产生焦虑
我们走过高三之后回顾自己的心路,常有这样的感触:人一生的学习时间里,高三是最苦的。这种苦,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沉重的心理压力。
虽然我们都知道,轻装上阵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但要想让学生完全没有心理压力,也是不太现实的,在我国现有的办学条件下,高考对学生的意义仍然是非同小可的。所以,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的比例就相当高了。
心理焦虑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很想逃避考试;有的学生晚上失眠、做梦总是梦见考试时迟到或者根本不知道卷子上写的什么;有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总想逃出那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越是时间紧就越想做不相关的事,像上网、看课外书、跟朋友出去玩等......甚至成绩好的学生也焦虑:或者怕考试失误考不上理想的学校,或者因为家境困难而担忧考上之后读不起书等等。更有个例,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有一位成绩一直很好的女学生,她如愿考上重点大学之后,却总是郁郁寡欢,后来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她出言惊人,她说她只想做猫,因为猫不要高考。
所以,学校和家庭都要配合起来,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现实的、学生可接受的奋斗目标,在鼓励学生进取的同时,不忘经常性地给学生泄压,组织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或者就坐在一起聊聊天什么的,一旦发现学生心理上有异样,要马上诊断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总之,要保持一种动静态平衡的状态:当压力过大时,及时减压,当过于松懈时,适当加压,始终使学生的学习既有动力又避免压力过大。
高三,是人生的一个苦旅,但又是收获最大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学生从心理到学业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开始。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培养自信→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2015-01-21 14:11
来源:互联网
作者:(微信号xdfjnxx)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