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成为近几年高考中的必考点,而考察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分析了这些题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这些变化的题型背后蕴藏着不变。因此我们就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对比,探索高考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背后的秘密。 
	首先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主要包含三方面:一、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二、物质的状态;三、△H的数值。而高考主要是针对后两点的考察。对于物质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是已知的,但是在2014年的大纲卷中,则反其道而行之: 
	(2014·大纲)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5的熔点为167 ℃。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lmol AX5,放出热量123.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就这道题来讲,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H的数值的判断比较简单,关键点在于物质状态的判断。因此提取题目中的信息,进而判断出物质的状态,就变得尤为重要。这道题也启发我们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比如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信息实现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状态的判断。反之,我们通过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状态,又可以推测出物质的什么信息,诸如晶体的类型等。 
	逆向思维不仅仅体现于此,在焓变的求解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形。在高中课程中,焓变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求得,一种是通过键能,另外一种则是通过盖斯定律。 
	键能⇌焓变,这一对也成为2015年课标卷中的考点。对比2015年课标I和课标II中涉及到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题: 
	(2015·课标1)(3)已知反应2HI(g)=H2(g) + 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kJ。 
	(2015·课标2)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H2(g)CH3OH(g)             △H1 
	    ②CO2(g)+H2(g)CH3OH(g)+H2O(g)    △H2 
	    ③CO2(g)+H2(g)CO(g)+H2O(g)         △H3 
	回答下列问题: 
	
		
			| 
				 
					化学键 
				 
			 | 
			
				 
					H-H 
				 
			 | 
			
				 
					C-O 
				 
			 | 
			
				 
					C= O 
				 
			 | 
			
				 
					H-O 
				 
			 | 
			
				 
					C-H 
				 
			 | 
		
		
			| 
				 
					E/(kJ.mol-1) 
				 
			 | 
			
				 
					436 
				 
			 | 
			
				 
					343 
				 
			 | 
			
				 
					1076 
				 
			 | 
			
				 
					465 
				 
			 | 
			
				 
					413 
				 
			 | 
		
	
	 
	(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由此计算△H1=    kJ.mol-1 
	2015年课标I中考察的形式是已知焓变求键能,而课标II中则反其道而行之,给出键能的信息,求焓变。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因此,对于知识不仅要做到会,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任任形式多变,我们也能够做到泰然。 
	除此之外,另外一种计算焓变的方式即利用盖斯定律。盖斯定律一般情况下是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例如2014年的课标I,不过在2012·课标1和2011·课标1的试题中均采用给出燃烧热,再利用盖斯定律求得△H的形式。而2014年课标2则是通过CuSO4·5H2O(s)的溶解,2010年课标卷则是通过HCN(aq)与NaOH(aq)反应来进行考察盖斯定律。虽然题目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是本质是相同的。 
	因此对于高考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察的特点是形式多变,本质不变。在教学和学习中要真正的理解原理,然后运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这一必考点将不再成为难点。 
	责任编辑:孔翼鹏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