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不缺席,母爱有边界 
	  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上周的家庭教育讲座之后,同事们在办公室里谈家庭教育。 
	  同事A感慨:“孩子爸工作太忙,都是我来带孩子。” 
	  同事B无奈道:“我们家孩子也是他妈在管,我一说话,孩儿妈立马警告‘别插嘴’,我也乐得清闲。” 
	  旁边有人插嘴道:“管孩子是两个人的事,任何一个人缺席都不可以,不然等孩子长大后悔也晚了。” 
	  教育孩子,从来不应该是父母一方的事情,而是应该共同努力,分工明确才能教育好孩子。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爱不缺席,母爱有边界。 
	  父爱不缺席,成长才不留遗憾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会涉及到影响孩子的性格,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影响孩子的情感,影响孩子的社会化人际交往行为,影响孩子的认知等等,如果严重的话,很可能把孩子会塑造成一个问题少年。 
 
 
	  日本电影《漫长的告别》,正是一场父爱缺席的演绎,温情之下看哭无数人。 
	  电影里面的父亲是一个学校的校长,工作繁忙,且不苟言笑,令他的两个女儿不敢靠近。 
	  在长期缺失父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两个女儿在长大后之后都遇到了自己问题: 
	  大女儿移民美国,儿子青春期问题频发,与丈夫情感问题爆发;小女儿30多岁依旧四处漂泊,人生充满迷茫。 
	  随着父亲的年龄增长,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而这也成了一家人的分水岭。 
	  在父亲患病之后的陪伴中,父女三人逐渐和解,女儿才慢慢体会到久违的父爱。 
 
 
	  剧中最戳人的片段就是父亲日益病重之后,连回家的路都会忘记,但是嘴里一直说“我要回去了”,但是谁都不知道记忆错乱的父亲要去哪儿,直到有一天,父亲走丢,大女儿用跟踪系统才发现自己的父亲心心念念的地方,是一个游乐场。因为女儿小时候,父亲曾在一个雨天到游乐场给妻子和女儿送过雨伞。于是,这个地方,成了父亲唯一记住的片段。 
	  女儿们终于明白:原来他这么爱我啊。 
	  父亲用最后的时间,弥补了自己缺席多年的父爱。但是孩子的成长却不能重来,最好的爱,就是在孩子的成长中不缺席。 
	  母爱不泛滥,成长才没有羁绊 
	  之前有明星说:“产假不是休息,而是一种责任;每一位妈妈都很辛苦,承受很多压力,不过看着孩子还是很幸福的。” 
	  这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共鸣:“母爱,不仅是辛苦活,更是技术活。” 
	  最好的母爱,是有边界,不越界。 
 
 
	  《小欢喜》里宋倩的爱,就是过度的母爱。 
	  宋倩把自己所有的爱和精力都倾注在女儿身上,这种爱给女儿带来的却是如山的压力,英子说“我妈就是太爱我了,让我喘不过气来。” 
	  长期以往,如山的压力让女儿患上了抑郁症,最终导致离家出走。宋倩茫然发现,自己曾经一度的投入,才正是女儿压力的来源。 
	  于是,她开始调整爱的方式:不再只盯成绩和排名,允许孩子自己决定大学志愿…… 
	  妈妈有边界的爱,终于给了女儿成长的能量和做自己的勇气。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说:“没有边界感的母爱,会把母亲和女儿的关系,变成取悦和被取悦,女儿的成长会失去方向感。” 
	  妈妈的爱,既能成就孩子,也能毁了孩子。有边界的爱,才能为孩子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场爱的“合谋” 
	  家里谁管孩子?答案显而易见。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一场“爱的合谋”。 
 
 
	  黄磊的家庭教育堪称楷模,黄磊主张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常常会带孩子旅行、阅读、做烘焙……这些都被他称为“美好的日常”。 
	  不仅如此,黄磊和孙莉教育孩子从来不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始终保持一致性。 
	  黄磊坦言:“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立场不同,就会钻空子,这样不利于孩子形成规则感和安全感。” 
	  蒙氏教育也指出:“刻意扮红脸黑脸,会让孩子失去了独特的成长空间。” 
	  用爱和陪伴铺设孩子的成长之路,才是父母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意味着一个人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出门前和孩子认真道别,回家后给孩子暖心拥抱;留出时间多陪孩子玩耍、看书、聊聊天…… 
	  父母每一点点的关注和呵护,孩子都能体会得到。 
	  成长是场巨大的马拉松,父爱不缺席,母爱不越位,终将成为照亮孩子未来的光。 
	  愿每一个孩子,都在爱和陪伴中长大,都能底气十足、温柔强大地面对这个世界。 
	  - END - 
	  今晚七点半初中期中考后解析来袭 
	  透过各区期中真题深度剖析考点 
	  有效梳理学生失分重灾区查补提升 
	  扫码免费听课,更可获得期中真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