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这些年教育公平做了哪些事儿?
2015-03-18 14:37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号:T|T
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这是我们从未放弃的梦。
3月5日,这个梦被再次唤醒。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教育时,要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总理的报告引发追问:这些年教育公平究竟走出多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促进机会公平、推动资源配置公平,还是实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覆盖,都记录着我国教育公平行进的一串串足迹。
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出台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升学政策,推动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
促进机会公平保障每个孩子公平接受教育
“儿子在学校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后变得很有礼貌,懂得感恩,学习也有了进步。”这是武汉市德才中学一位进城务工的家长写在国家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发放的问卷调查“您最感动的事情”一栏中的文字。
这既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群体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现实写照,也是近年来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始终兜住教育民生“底线”的一个缩影。
2013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升学考试开始“破题”,26个省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12个省份4440名考生参加高考。2014年,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逐步完善。全国28个省份实施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涉及考生5.6万名。
截至2014年底,全国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保持在80%。此外,政府购买的民办学校学位不断增加,2014年达到124.6万个。2014年,学籍系统为507万名学生省内转学、62.6万名学生跨省转学提供了服务。
按照计划,教育部将通过增强公办中小学接纳能力、进一步推动流入地政府出资购买民办学校学位等方式,不断提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并继续消除随迁子女就学障碍,加强随迁子女学籍管理,努力实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入”。
营养缺乏、启蒙教育缺失,贫困的阴影过早笼罩在孩子们头上,最终可能为贫困的代际传递埋下隐患。这曾是社会各界的一个普遍担忧。如今,让贫困地区的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不再是一个奢侈的梦。
2014年12月25日,国务院出台《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全面编织一张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的安全网,为千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垫高了公平的起点。
“小学六年级”、免试就近入学,一直是群众关心、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为了有效遏制“择校热”,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2014年,教育部多措并举,除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外,还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明确实施“小学六年级”就近入学的方法和流程,集中综合治理大城市义务教育“择校热”。
据统计,2014年,全国19个“先行一步”的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7.9%,公办初中达95.4%。
在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各类教育项目继续向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倾斜的同时,近年来,教育部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不断增加。
一系列政策的效应正在日益显现,“寒门学子”进名校的人数有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北大、清华、复旦3所高校按面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定向招收的新生人数为740人,较去年增长3倍多,约占这三校2014年本科录取人数的7%。
从全国来看,2013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达18.5万,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1万扩大到3万,2014年,增加至5万人。2014年,教育部还启动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11.4%,圆满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以上的目标。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行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
公平配置资源使学校都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柳林乡中学是湖北省黄冈市“全面改薄”的第一所学校。2014年,柳林乡中学新建学生宿舍、改建学生浴室,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
柳林乡中学的变化,是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中国教育最大的分母是在农村,中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也在农村。
为了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基本办学条件,2013年,国务院开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国务院召开常务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
会议确定,以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兼顾其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按照勤俭办学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求放在首位,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由省级政府统筹使用资金,因地制宜、分步逐校实施。
此后,为了补齐农村教育发展中突出存在的“短板”,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组合拳的方式,接二连三地向农村地区倾斜:
——在经费保障方面,2014年,中央共投入“全面改薄”资金492.4亿元。其中,“薄改计划”310亿元,初中工程50亿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经费132.4亿元。
——在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上,2014年将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40元,年生均中西部地区小学达到600元,初中达到800元。同时,从2014年起,在提高基准定额的基础上,国家进一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
——在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方面,从2013年起,中央财政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给予综合性奖补。仅2013年,中央财政就对已实施乡村教师补助的205个县给予了综合性奖补,共安排资金9.15亿元。
2014年,教育部等三部门加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重点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命题。
2013年,教育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不断提高,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网络接入的比例达57%,“优质资源班班通”有效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扩大,师生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已超过600万个。
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各类教育项目继续向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倾斜——
补齐教育短板让特殊群体受到良好教育
9个数字要教两个星期!这是山东省乳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郑纳“机械”式工作的一个真实故事,他将聋哑生、智障生、生理和心理缺陷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在其学习路上“重复、重复、再重复”特殊的受教育现实,“晒”到了阳光底下。
背对着阳光的地面,不会永远被遮蔽!2014年1月8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启动实施。就在这一年,教育部推进“全纳”教育,加大随班就读力度,首次在高考中为盲人考生专门研制试卷,首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实行残疾学生单考单招,首次专门设立残疾人中医专业硕士学位。
2014年,提升计划确定的各项政策举措加快落实,特教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4000元以上;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2.1亿元,实施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项目;加强特殊教育内涵发展,推进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
截至2014年12月30日,上海、黑龙江、福建等27个省份已先后出台了提升计划省级实施方案。广东省推动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山西省将特教教师岗位津贴提高到基本工资的50%,陕西省建立200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积极探索学前特殊教育新模式。
针对整个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学前教育,2011年至2013年,全国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国家启动实施8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并在14个省(区、市)开展了17项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2014年11月3日,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了实施新一轮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引导和激励地方实施好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4年,中央财政已下达专项资金157.67亿元。
2014年,我国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各类教育项目继续向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倾斜。
建立健全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健全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至高等教育全覆盖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这是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为了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得起学,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学生资助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2013年,除去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及营养改善计划资助资金,全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累计资助金额1185.15亿元,比上年增加59.07亿元,增幅5.25%;仅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项,就惠及3000多万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补助标准从3元提高至4元,进一步提高了3000多万农村孩子的营养保障水平。
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年限公办学校由两年半调整为三年,民办学校由两年调整为三年。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也由6000元上调至8000元,研究生由6000元上调至12000元。
据教育部公布的《国家助学贷款发展报告》显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自1999年启动至2013年,全国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979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37.34%;全国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区县2464个,占全国区县总数的86.09%,大大降低了学生因贫辍学的发生概率。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说:“我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
更多高考频道文章推荐
教育公平 两会 高考改革 高考 农村教育 单独招生 孩子健康 相关文章导读
- 2020-12-23高考PK模拟考,两者大不同!
- 2020-12-23选科政策知多少?你还以为升学途径,只有参加高考一种吗?
- 2020-12-23你的高考其实已经开始!这些重要节点你准备好了吗?
- 2020-12-22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倒计时18天!如何短时间内拿下30分?
- 2020-12-17七分靠考,三分靠报,高考志愿这么填,确实很简单!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699989转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