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副厅长:简单讨论高考分数线没意义
2015-04-14 14:39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网 字号:T|T
“很多人认为山东分数线高,山东考生考北大清华吃亏,其实简单比较各省之间分数线的高低是没有意义的。”采访甫一开始,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就对简单比较各省间分数线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我国目前的高校招生体制是以省为单位,不是全国统一的,一个省的高考分数线再高也是本省内部考生在竞争,不是全国竞争,所以简单地谈分数线的高低并没有意义。
张志勇表示,要彻底改革分数线不统一这个问题,一种思路就是把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由公立高校自己在全国进行统一考试、统一划线、统一招生,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困难极大。
“各省的教育基础和条件不一样,高中开设的课程内容和进度也不同,有些教育欠发达地区,如果跟其他地方划一样的分数线,不少学生可能连大学都考不上,机会更少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划同一个分数线就公平了吗?”张志勇补充道,“即便未来高校自己划线自己招生,也要对特殊群体进行特殊保障。”
因此,张志勇认为,现行高考制度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历史演变的过程也有相对合理的规则和逻辑。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教育公平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有些人一味放大它不合理的地方,忽视了它的合理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完善、改革,以便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教育的公平。
但是这种改革显然是不容易的。
“教育改革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现在整个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已经被严重扭曲了。”张志勇痛心地表示,不管是在家庭内部,还是学校、社会,我们在许多方面都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张志勇分析,从家庭来看,没有一个家长不爱孩子,但有大多数家长都是挥着鞭子强迫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就学校方面来看,虽然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了入学机会,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公平,但他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并未体现真正的公平。
“我们的教育在学校层面上并不是真正公平地面向所有的学生,更不是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而是把教育资源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孩子集聚,这种倾斜对孩子心理伤害极大。我们呼唤公平,却从小就让这些孩子看到不公。”张志勇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不是在促进公平,而是在扩大社会鸿沟。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党政领导的政绩观也存在很大问题,片面地用考试升学和分数来指挥教育、评价教育、考核教育。“即便学生们都戴着厚厚的镜片,青少年的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飙升,但只要每年出个北大清华的考生,他们就有政绩了。不少人只求这种政绩。”
“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应试教育的这种困境,中国的教育是走不出来的,是没有未来的。当教育的非理性和反科学精神大行其道的时候,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或者说,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必然是被边缘化的。而很多孩子正是因为学习的单调而倒下,因为教育的不公而寒心。”张志勇忧心忡忡地表示,今天,如果每个人的发展是不健康、不全面、不和谐的,试图让未来社会的人是和谐的,很难;如果一个民族的健康素质下降了,这个民族的创造力、生命活力就无法迸发出来,“我们的教育给未来社会发展留下了太多的隐患。如此下去,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未来公民有多大的出息,我并不乐观。”
此外,针对之前频频曝出的师德败坏事件,张志勇也表示极为堪忧:“追求个人利益没有错,但不能突破底线,可是我们在很多行业都突破了正义和非正义、道德和非道德的底线去赚钱,把物欲的魔鬼释放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职业精神就弱化了,师德就降低了。在这种氛围里,我们让孩子有信仰,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责任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很难。”
张志勇建议,应该让教师职业有吸引力,让教师职业有尊严,让教师有信仰,让这个职业有比较高的吸引力和神圣感,同时又要让教师有比较高的待遇,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待遇。
“在这个基础上,对教师职业有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有严格的职业道德底线,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严格管理。”张志勇最后强调。
更多高考频道文章推荐
高考改革 高考分数线 高考 山东高考 孩子心理 教育模式 相关文章导读
- 2020-12-23高考PK模拟考,两者大不同!
- 2020-12-23选科政策知多少?你还以为升学途径,只有参加高考一种吗?
- 2020-12-23你的高考其实已经开始!这些重要节点你准备好了吗?
- 2020-12-22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倒计时18天!如何短时间内拿下30分?
- 2020-12-17七分靠考,三分靠报,高考志愿这么填,确实很简单!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699989转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