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相 为搞学术而考研的仅占1/5
2015-03-11 10:42 作者: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T|T
2015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画上句点,但关于考研的话题还在继续。如今的本科生为什么考研?学历提升是否更有利于毕业生步入职场,找到心仪工作,拿到理想薪资?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为搞学术而考研的仅1/5
2013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0.8%,比 2012届高了1.3个百分点,比2011届高1.6个百分点,三届呈上升趋势。其中,“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是本科生选择读研最主要的动机。而“想做学术研究”的比例仅为22%,约1/5。
调查同时显示,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后有3.8%选择了专升本,比2012届高0.5个百分点。其中,“职业发展需要”和“就业前景好”同样是其选择读本科的主要原因。而“想做学术研究”的比例仅为4%。
可见,毕业生追求更高学历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就业考虑,希望通过学历的提升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
就业难使考研女生比例男生
麦可思进一步调查发现,女生学历提升比例高于男生。被调查的2013届本科女生毕业后国内读研比例为11.8%,比男生高2.1个百分点。在读研动机分布上,男生“想做学术研究”的比例为25%,高于女生6个百分点;而女生“就业难暂时读研”的比例为23%,高于男生7个百分点。这可能与女生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有关。
被调查的2013届高职高专女生毕业后读本科比例为4.4%,比男生高1.2个百分点。在选择读本科的动机分布上,“职业发展需要”与“就业前景好”均为高职高专男、女毕业生学历提升的主要原因。
三成考研学生转换专业
读研毕业生中近三成转换专业,管理学、经济学学科门类转换专业的比例较高; 专升本比例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最低的是轻纺食品大类。
在2013届本科毕业后读研的毕业生中,有29%转换了专业。其中,毕业生读研比例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医学,为16.8%;读研比例最低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为6.1%。考研转换专业比例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有43%的考研学生转换了专业;考研转换专业比例最低的学科门类是工学,为16%。
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后选择专升本比例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为6.3%;其次是医药卫生大类,为4.3%;专升本比例最低的专业大类是轻纺食品大类,为2.2%。
农民背景学生考研比例高
麦可思研究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非农民与农民工家庭者,毕业后选择提升学历的比例略有不同。其中,2013届本科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毕业生选择读研的比例为11.6%,高于非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毕业生2.2个百分点。这或许与农民与农民工家庭子弟就读于理工科专业比例较高,而理工生读研比例较高有关。同时,处于就业弱势的农村毕业生更希望通过学历提升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考研人选院校看重 “专业声誉”
考研的毕业生在选择研究生院校时会有哪些考虑呢?麦可思调查发现,2013届本科院校毕业生中,考研人群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这一项的选择比例比2012届高了6个百分点;其次是学校的牌子,比2012届略有下降。这或许说明学生对专业的学术性关注度正在提高。
硕士毕业薪酬尚未超本科同学
学历提升的毕业生是否在就业中会获得更高的收入呢?调查进一步分析发现,2010届本科毕业三年后学历为硕士的人群(即本科毕业后三年时间内完成研究生学业并投入工作的人群)月收入为5792元,学历仍然为本科的人群月收入为5983元。
可见,提升学历并没有给2010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带来明显优势,这可能是因为毕业时间短,学历提升所带来的教育回报还未能体现。
更多高考频道文章推荐
考研 考研真相 学术考研 高校考研 文化教育 相关文章导读
- 2020-12-23考研政治 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9
- 2020-12-22考研政治 | 全年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9
- 2020-12-22考研政治 | 全年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8
- 2020-12-18考研13大学科难度等级,你的学科难度几颗星?
- 2020-12-17哪个省份考研最疯狂?各省考研人数汇总!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699989转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