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生必看:效率最高的四大中考复习方法
2015-03-23 13:30 作者: 来源:新东方济南学校 字号:T|T
怎样考试:
经过紧张而又艰苦的几个月的复习准备后,同学们将要走进考场,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能否将自己的实际水平如实地在考卷上全面正确地反映出来,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外,学生还应掌握应考的一些策略和技巧。
一、浏览全卷,把握全貌
充分利用好考前10多分钟,通读全卷,了解共有几页、试题类型、难易程度,对完成整卷自己所需的时间作一下估计,如果估计比较乐观,答题时更要谨慎,因为有些题目看上很简单,其实是命题人设置了陷阱。如果估计不太乐观,那要沉着对待,因为短时间一瞥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由此失去信心,就等于给自己设置障碍,减少成功的机会。
二、仔细审题,先易后难
审题是答题的必要条件,既要看清题目的显性条件,又要注意字里行间的隐性条件,对每一个符号、数据、图表都要准确把握,然后联想已有的知识,识别题型,选择适当方法。解题时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切忌长时间去思考一道难题,而使容易得分的题目没有时间去做,顾此失彼。
三、排除干扰,沉着冷静
考试时的干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情绪干扰,由于过分紧张,焦虑而干扰对知识的回忆,本来熟悉的知识难于再现,出现思维障碍,甚至头脑中“一片空白”的现象,这时一定要平静下来,自我减压,使心态恢复正常。二是思维定势干扰,如果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容易套用过去解答该类题型的方法,而忽略了题目间的差异。有时最先想到的解法,尽管不适用,却总不愿抛开,妨碍他法的选择应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暂抛开此题,先做其他题目或换个角度思考,另作尝试,以求顺解。
四、仔细复查,按时交卷
不要提前交卷,因为考试是在规定时间内的竞争,争着交卷,会降低思考的成熟程度,降低准确率。复查要从多角度、多思路考虑,如觉得某些题解答不妥时,需要改动,必须反复推敲,确实有了正确方案,才可划去原答案。若尚未成熟时,千万不要把原答案划掉,以免失去得分机会。
考前怎样复习:
首先,要抓住基础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灵光一现。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所以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
其次,要抓住常用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要抓住中考动向,勤练解题规范。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能拿到满分了。其实,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
最后,要抓住数学思想,总结解题方法。中考中常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法、面积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运用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一些综合问题,在脑海中将每一种方法记忆一道对应的典型试题,并有目的地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做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分步突破;而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要将较为简单的题组合成较有价值的综合题。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因而,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的题,否则,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心理负担。
另外,随着中考时间的临近,还应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提升:
1.速度考试是向时间要质量,复习时一定要有速度意识,不能只要质量而不要数量和速度,超时间的投入就是一种“潜在丢分”,如在考场上发现时间不够,就会乱了阵脚,导致后面的题无法思维,无法下手解答,全部丢分。
2.计算中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虽然近年来试题的计算量略有降低,但并未削弱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运算要熟练、准确、简捷、迅速,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且简单。
3.表达在以中低档题型为主体的考试中,获得正确的思路相对容易,但要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最后的综合复习中要注意书写要求,特别是做完历年的中考题后不能完事大吉,而要针对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检验自己实际的得分情况,不仅要自己分析,必要时还要请教老师,这样才能做到针对自己平时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经过紧张而又艰苦的几个月的复习准备后,同学们将要走进考场,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能否将自己的实际水平如实地在考卷上全面正确地反映出来,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外,学生还应掌握应考的一些策略和技巧。
一、浏览全卷,把握全貌
充分利用好考前10多分钟,通读全卷,了解共有几页、试题类型、难易程度,对完成整卷自己所需的时间作一下估计,如果估计比较乐观,答题时更要谨慎,因为有些题目看上很简单,其实是命题人设置了陷阱。如果估计不太乐观,那要沉着对待,因为短时间一瞥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由此失去信心,就等于给自己设置障碍,减少成功的机会。
二、仔细审题,先易后难
审题是答题的必要条件,既要看清题目的显性条件,又要注意字里行间的隐性条件,对每一个符号、数据、图表都要准确把握,然后联想已有的知识,识别题型,选择适当方法。解题时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切忌长时间去思考一道难题,而使容易得分的题目没有时间去做,顾此失彼。
三、排除干扰,沉着冷静
考试时的干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情绪干扰,由于过分紧张,焦虑而干扰对知识的回忆,本来熟悉的知识难于再现,出现思维障碍,甚至头脑中“一片空白”的现象,这时一定要平静下来,自我减压,使心态恢复正常。二是思维定势干扰,如果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容易套用过去解答该类题型的方法,而忽略了题目间的差异。有时最先想到的解法,尽管不适用,却总不愿抛开,妨碍他法的选择应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暂抛开此题,先做其他题目或换个角度思考,另作尝试,以求顺解。
四、仔细复查,按时交卷
不要提前交卷,因为考试是在规定时间内的竞争,争着交卷,会降低思考的成熟程度,降低准确率。复查要从多角度、多思路考虑,如觉得某些题解答不妥时,需要改动,必须反复推敲,确实有了正确方案,才可划去原答案。若尚未成熟时,千万不要把原答案划掉,以免失去得分机会。
考前怎样复习:
首先,要抓住基础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灵光一现。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所以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
其次,要抓住常用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要抓住中考动向,勤练解题规范。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能拿到满分了。其实,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
最后,要抓住数学思想,总结解题方法。中考中常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法、面积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运用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一些综合问题,在脑海中将每一种方法记忆一道对应的典型试题,并有目的地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做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分步突破;而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要将较为简单的题组合成较有价值的综合题。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因而,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的题,否则,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心理负担。
另外,随着中考时间的临近,还应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提升:
1.速度考试是向时间要质量,复习时一定要有速度意识,不能只要质量而不要数量和速度,超时间的投入就是一种“潜在丢分”,如在考场上发现时间不够,就会乱了阵脚,导致后面的题无法思维,无法下手解答,全部丢分。
2.计算中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虽然近年来试题的计算量略有降低,但并未削弱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运算要熟练、准确、简捷、迅速,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且简单。
3.表达在以中低档题型为主体的考试中,获得正确的思路相对容易,但要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最后的综合复习中要注意书写要求,特别是做完历年的中考题后不能完事大吉,而要针对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检验自己实际的得分情况,不仅要自己分析,必要时还要请教老师,这样才能做到针对自己平时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更多中考频道文章推荐
中考体育评分标准 中考体育总分 复习攻略 相关文章导读
- 2019-05-17高一期中考试最全复习攻略!
- 2016-01-15高考英语复习全攻略
- 2015-12-17全面部署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
- 2015-12-042016地理学科复习策略
- 2015-11-12高考英语复习知识全攻略:特殊句式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699989转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