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解题方法
2015-02-26 15:53 作者:文都教育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字号:T|T
在2016考研政治的备考工作中,分析题一直是困扰考生的“老大难”,尤其是理科生,一直在询问分析题该如何下手准备。今天就为各位考生带来解答马原部分分析题的三十六计,以期帮助考生备考顺利。
马原分析题的第一问,一般是对一个具体的事例进行哲学上的解释,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答案是该事例反应的哲学原理。答案就是罗列的阐述原理。有可能成为答案的原理应在世界的物质性、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范围内。需要调用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范畴内原理的可能性极小。从近4年真题来看,认识论部分原理考察的比唯物辩证法多。
如果第一问的题干中给定了原理所在的范围,比如2011年第34题第一问“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规定了原理应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统一”、“人与自然关系”范围内,答题时就不要调用此范围外的原理。如果第一问不但规定了原理所在的范围,而是直接给出了原理,比如2013年第34题第一问“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题的能动作用”。那么答题除了要将原理阐述清楚,还要将原理中涉及的概念、定义答出。这一题就需要答出“认识”和“认识主体”的定义。如分析题设置三问,其中的第二问与第一问一样,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与第一问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问答题除了要阐述和罗列原理外,还要适当结合材料。否则会丢掉这一问一半的分数。
无论设置三问还是两问,分析题的最后一问都是考查从前面设问中抽象出来的远在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一问就变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考查,没有经过专门的哲学训练,我们一般比较擅长由具体到抽象和由具体到具体的思维,不是十分擅长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所以这一问的难度就比较大。答题时考生不要自己去演绎,也不要胡乱将原理和材料相联系,应调用学习过与改造世界相关的方法原则。
●真题重现:
2014年第34题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2013年第34题
(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两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希望通过今天带来的马原分析题解题三十六计,能有效帮助考生攻克马原分析题。坚持不懈,方的胜利,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取得理想佳绩!
| ||||
| ||||
|
更多大学考研文章推荐
考研政治答题技巧 考研政治解题思路 考研 相关文章导读
- 2020-12-23考研政治 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9
- 2020-12-22考研政治 | 全年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9
- 2020-12-22考研政治 | 全年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8
- 2020-12-18考研13大学科难度等级,你的学科难度几颗星?
- 2020-12-17哪个省份考研最疯狂?各省考研人数汇总!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699989转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