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准备期间是否要主动联系导师
2015-03-10 13:36 作者: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字号:T|T
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报考外校的考生囿于主客观条件,对所报考的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导师缺乏必要的了解,不了解学校某学科的基本设置与学术力量,不知道导师研究领域与主要成果。因此,虽然一些考生被录取了,但对今后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对于多数考生而言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比较容易解决。现今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并了解某些学校、某些专家学者的情况。例如,到所报考的学校网站查找该学校某专业设置与招生数量,了解导师的基本信息与学术力量的基本情况。若对某位导师有兴趣,还可通过"百度"进行搜索,或许会得到更多资讯。同时,可以通过某些专业网站获得大量信息。
也就是说,大多数考生已经逐渐初步具备对于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重要性的认识。那么,复试前联系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呢?
客观上来说,作为导师,他们希望考生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但是,招硕士与招博士不同。大多数导师招收博士生,会将考生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中选择,事先通过各种渠道对应考学生进行了解,甚至还要求考生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寄来阅读,以便确认其有无培养前途。而招收硕士生情况则大不相同,若非本校考生,导师无法知道究竟有多少学生报考、无从确切了解报考者的基本情况,师生双方在复试前都十分陌生,既不利于导师选择学生,也不利于学生正确"推销"自己。
所以,就我们了解,绝大多数导师十分愿意在招考前了解考生,以确认考生有无培养前途。但是,由于他们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精力与考生进行大量的联系沟通,因此只得采取回避措施。如此,师生双方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导致导师盲目招生、考生盲目报考的情况,甚至入学后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报考前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很有必要。
同时见老师之前,希望同学们去提前拜访一下师兄师姐,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特点,了解一下你整个目标院校老师他们一个状况,同时也了解你在未来整个复试过程中,老师的决定权到底有多大。所以说这些方面都是一些主要的因素。
众所周知,在研究生阶段实行的是导师制。导师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方面。因而,导师在富始终的话语权绝对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联系导师指导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
不同于博士生的招考,硕士生导师往往无从知道考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毫无疑问,导师当然希望挑选到能力强,又对自己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一方面源于导师往往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果自己所带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所选择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没有丝毫兴趣,,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源于报考的学生能力良莠不齐,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复试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利于导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为复试成功加分。比如,有的学生将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学术研究上获得的奖励以及毕业论文等材料传给导师,如果导师认为该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都甚合心意的话,则无疑胜券在握。
第二,有利于自己了解导师。
一般来说,导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望较高的年长教授。他们大都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人大都谦和,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快速成长,师生关系都较融洽。另一类是如日中天的年青学者。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因而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显然,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选择年长的教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把握学术前沿,那么年青学者应该摆在首位。当然,有人强调选择导师应该考虑导师的人品和口碑,笔者很是赞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确实有一部分导师成天忙于学术走穴,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培养。我们时常在一些报道中看到,某位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与导师仅谋面一两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了解导师时,应该对其人品和口碑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诚然,联系导师的优点很多。但是,如果有人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方式套取复试考题,则无疑是打错了算盘。一般来说,导师大都是德艺双馨的学者。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导师遴选制度。在评定硕士生导师时,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程序。其中学术能力和道德素养是考察的核心。通过严格考核的导师,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都不容置疑。另外招生单位对复试考题都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除出题的导师外,其他导师根本无法接触考题。因此,寄希望从导师那里套取复试考题,无疑是水中望月,甚至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如,有的考生在复试前向导师送贵重的礼品,妄图从导师那里套取考题,结果往往是招致导师的反感。所以,笔者有必要强调,联系导师的目的是:让导师了解自己多一点,自己了解导师也多一点。通过联系导师,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要去见老师的话,一定要重视和老师的面谈,做好各种准备。例如你对这门学科你的了解,你对整个学科发展的认识,以及未来之后,未来你考上研究生之后你所要做的,和老师去进行学习的时候,你的学习态度,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态度,这都决定了你未来是否能够得到老师认可的一个关键要素。
也就是说,大多数考生已经逐渐初步具备对于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重要性的认识。那么,复试前联系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呢?
客观上来说,作为导师,他们希望考生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但是,招硕士与招博士不同。大多数导师招收博士生,会将考生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中选择,事先通过各种渠道对应考学生进行了解,甚至还要求考生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寄来阅读,以便确认其有无培养前途。而招收硕士生情况则大不相同,若非本校考生,导师无法知道究竟有多少学生报考、无从确切了解报考者的基本情况,师生双方在复试前都十分陌生,既不利于导师选择学生,也不利于学生正确"推销"自己。
所以,就我们了解,绝大多数导师十分愿意在招考前了解考生,以确认考生有无培养前途。但是,由于他们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精力与考生进行大量的联系沟通,因此只得采取回避措施。如此,师生双方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导致导师盲目招生、考生盲目报考的情况,甚至入学后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报考前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很有必要。
同时见老师之前,希望同学们去提前拜访一下师兄师姐,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特点,了解一下你整个目标院校老师他们一个状况,同时也了解你在未来整个复试过程中,老师的决定权到底有多大。所以说这些方面都是一些主要的因素。
众所周知,在研究生阶段实行的是导师制。导师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方面。因而,导师在富始终的话语权绝对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联系导师指导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
不同于博士生的招考,硕士生导师往往无从知道考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毫无疑问,导师当然希望挑选到能力强,又对自己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一方面源于导师往往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果自己所带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所选择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没有丝毫兴趣,,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源于报考的学生能力良莠不齐,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复试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利于导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为复试成功加分。比如,有的学生将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学术研究上获得的奖励以及毕业论文等材料传给导师,如果导师认为该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都甚合心意的话,则无疑胜券在握。
第二,有利于自己了解导师。
一般来说,导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望较高的年长教授。他们大都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人大都谦和,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快速成长,师生关系都较融洽。另一类是如日中天的年青学者。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因而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显然,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选择年长的教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把握学术前沿,那么年青学者应该摆在首位。当然,有人强调选择导师应该考虑导师的人品和口碑,笔者很是赞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确实有一部分导师成天忙于学术走穴,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培养。我们时常在一些报道中看到,某位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与导师仅谋面一两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了解导师时,应该对其人品和口碑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诚然,联系导师的优点很多。但是,如果有人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方式套取复试考题,则无疑是打错了算盘。一般来说,导师大都是德艺双馨的学者。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导师遴选制度。在评定硕士生导师时,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程序。其中学术能力和道德素养是考察的核心。通过严格考核的导师,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都不容置疑。另外招生单位对复试考题都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除出题的导师外,其他导师根本无法接触考题。因此,寄希望从导师那里套取复试考题,无疑是水中望月,甚至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如,有的考生在复试前向导师送贵重的礼品,妄图从导师那里套取考题,结果往往是招致导师的反感。所以,笔者有必要强调,联系导师的目的是:让导师了解自己多一点,自己了解导师也多一点。通过联系导师,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要去见老师的话,一定要重视和老师的面谈,做好各种准备。例如你对这门学科你的了解,你对整个学科发展的认识,以及未来之后,未来你考上研究生之后你所要做的,和老师去进行学习的时候,你的学习态度,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态度,这都决定了你未来是否能够得到老师认可的一个关键要素。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不管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的同学,都必须在见老师的时候,强调自己的学术背景,强调自己的求学能力,强度自己踏实认真的学习精神,这都是非常关键的。
更多大学考研文章推荐
考研复试联系导师 考研复试准备 考研 相关文章导读
- 2020-12-23考研政治 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9
- 2020-12-22考研政治 | 全年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9
- 2020-12-22考研政治 | 全年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8
- 2020-12-18考研13大学科难度等级,你的学科难度几颗星?
- 2020-12-17哪个省份考研最疯狂?各省考研人数汇总!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699989转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