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76688

您当前的位置:新东方网 > 济南新东方学校 > 新闻动态 > 大学 > 大学考研 > 文章正文

心理学2016年考研专业课注意的认知理论知识点

2015-04-07 13:36  作者: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字号:T|T

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看起来丰富多彩,实际理论却复杂枯燥的学科,各种原理主义错综复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识点做个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复习,2016的考生一起来看看吧。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瓶颈理论、单通道模型):布罗德本特在彻里的双耳分听实验基础上提出了过滤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这样就需要一个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选择较少的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他信息被阻断在外。过滤器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

(2)衰减理论:特瑞斯曼在格雷的双耳分听实验基础上提出了衰减理论,她承认过滤器的存在,但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工作,它既允许信息从注意的通道中通过,也允许从没有注意到的通道经过,只是后者受到衰减,强调上减弱了,并没有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不同,有些刺激对人意义重大,激活阈限低,易激活;例:鸡尾酒会效应。

(3)后期选择理论(反应选择模型):①在后来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词语,包括靶子词,且随机呈现在右耳或左耳,数量也相同,要求被试不管哪只耳朵听到靶子词,都做出反应。结果发现,左耳和右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正确率很接近。据此,多伊奇提出了后期选择理论。②该理论认为,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装置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得到充分分析,然后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选择是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人的重要性,重要的反应,不重要的不反应。③该理论可解释Stroop效应。

(4)三种理论的比较:①过滤器理论与衰减理论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来加以调节;过滤器的位置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因而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但过滤器理论认为过滤器的工作方式遵循“全或无”原则,而衰减理论则认为非追随通道的信息只是受到衰减,在达到兴奋阈限时仍可被识别。两种理论合称为知觉选择模型。②知觉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反应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识别与反应之间。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①卡尼曼认为,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认知资源,对刺激的加工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或加工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②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自动地占用认知资源,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人对认知资源的分配是灵活的,人可以根据情境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新异刺激上。③例如,一个熟练司机可以毫无困难地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

(2)双加工理论:①谢夫林等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②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在习得或形成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③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例如,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风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

    论坛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