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专业课:心理学神经系统知识点
2015-04-07 13:40 作者: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字号:T|T
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看起来丰富多彩,实际理论却复杂枯燥的学科,各种原理主义错综复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识点做个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复习,一起来看看吧。
1.神经元
(1)定义: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结构: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①树突较短,作用是接受刺激,把刺激传向胞体。②轴突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③胞体作用是对信息进行整合。
(3)基本作用:接受和传递信息,具体为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4)分类:按功能可分为内导神经元、外导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①内导神经元,即感觉神经元或传入神经元,作用是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并传达到脊髓和大脑。②外导神经元,即运动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作用是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③联络神经元,即中间神经元,介于内导神经元和外导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5)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①为神经元生长提供支架;②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髓鞘),使神经冲动快速传递;③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过多的神经递质。
(6)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纤维的电位分布在产生电位时呈现“外负内正”,静息电位时呈现“外正内负”,相差约70毫伏。神经元由静息状态转化为动作状态就是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服从“全或无”法则。
2.突触
(1)含义:神经元与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其中,突触前成分包含许多突触小泡,它是神经递质的存储场所。
(2)接触方式:突触有轴突与胞体、轴突与轴突、轴突与树突三种接触方式。
(3)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借助于神经递质完成传递,是人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4)神经回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反射弧是一种最简单的神经回路。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①脊神经:发自脊髓,31对。②脑神经:由脑部发出,12对。③植物性神经系统:也叫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其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系统用于应付紧急情况,副交感神经系统则相反,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起平衡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脊髓位于脊椎管内,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脑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①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延脑是“生命中枢”;桥脑是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信息传递的必经之地,调节控制睡眠;中脑中存在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②网状结构:分为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上行网状结构控制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与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关系;下行网状结构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控制肌肉的活动状态。③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两部分。除嗅觉外所有输入信息都经过丘脑导向大脑皮层,丘脑也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下丘脑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对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与各种生理性动机、情绪有密切关系。④小脑: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平衡。⑤边缘系统:位于大脑内侧最深处的边缘,由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组成,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在长时记忆的编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果用电极刺激海马,会产生类似回忆或做梦的体验,但损毁海马并不会妨碍内隐记忆。边缘系统中还存在“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
跟很多资料一样,我们的整理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切不可过于依赖,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努力把复习资料的用处最大化。
| ||||
| ||||
|
更多大学考研文章推荐
2016考研心理学专业课 考研专业课知识点 考研 相关文章导读
- 2020-12-23考研政治 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9
- 2020-12-22考研政治 | 全年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9
- 2020-12-22考研政治 | 全年命题热点专题解析精编08
- 2020-12-18考研13大学科难度等级,你的学科难度几颗星?
- 2020-12-17哪个省份考研最疯狂?各省考研人数汇总!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2699989转5525。